第(2/3)頁 于是,陰差陽錯之下,一個意外使得宇文化及成了“抗洪英雄”,河堤面臨的險情由此得到化解。 被“宇文使君”身先士卒、率先跳入決口搶險事跡感動的百姓,愈發拼命守堤,終于熬到洪峰過去。 而落水的宇文化及,果然因為嗆水、著涼,當天就發起燒來,以其本來就差的身體狀況來看,應該熬不了多久。 宇文化及因為長期服食鴉片,身體健康每況愈下,活脫脫一個鴉片鬼,本來就差不多油盡燈枯,宇文溫作為幕后主謀,樂見這位就此“英年早逝”。 但他沒想到,宇文化及會以如此“壯烈”的方式離開人世,如今身染重病,極大概率醫治無效而“因公殉職”,如此一來,對方可就要名垂青史了。 對此,宇文溫哭笑不得。 多年前的恩怨,到現在早已沒有追究的必要,宇文溫既然已經放過宇文化及,就不會再在明面上動手,現在,宇文化及病重,他沒必要救,而且青霉素的藥性很低,救不救得活還兩說。 如果這位傷重不治,對于宇文溫來說,倒也是一個好機會。 臣子因公殉職,是對君王和朝廷忠心耿耿,事跡傳揚開來,必然讓朝廷聲望大漲。 所以宇文溫親自提筆,給宇文化及的搶險事跡“適當”加了點料,包括那個口號,并借助民間說書人之口,將這個真真假假的事跡傳播出去。 然后,他要大力褒獎忠臣,并且好好對待其遺孀及后代,此舉也會讓自己的聲望大漲,體現他愛護忠臣的明君本色。 所以,時值宇文化及病重之際,宇文溫必須要有所表示,還得趕在對方斷氣前,下正式詔令慰問,給對方一個保證。 那就是要向宇文化及說一聲:“汝妻子朕自養之,勿慮!” 想到這里,宇文溫眉毛一揚。 他當然沒什么別樣念頭,而這句話“原版”的出處,其實也沒有什么別樣意思,忠臣為國殉難,那么天子照顧好其遺孀及孩子,理所當然。 皇帝還可以將功臣之后養在宮中,省得幼年喪父的苦命孩子被人欺負,如此做法古來有之,以示天子對忠臣的回報,讓其含笑九泉之下。 或者再進一步,賜姓,甚至納入宗籍.... 宇文溫沉吟起來。 宇文化及若病逝,留下遺孀和孩子,這孩子雖然沒了父親,卻還有母親,若是把小家伙接入宮里養著,那就是母子分離的人倫慘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