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百五十章 對韭當割-《逆水行周》


    第(1/3)頁

    御苑,小戲臺上正在表演戲劇,劇情進入關鍵階段,后宮妃主們看得入神,剛走到門口的宇文溫,見著如此情形,直接“擦門而過”,轉到另一邊的小涼亭去了。

    時值深秋,天氣涼爽,所以坐在涼亭下的宇文溫感受著秋風到也愜意,干坐著有些無聊,便開始琢磨事情。

    方才和楊濟一番交談,提起棉布,宇文溫當然不是閑來無事這么問,隨著棉花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棉布取代麻布,已成必然趨勢。

    雖然棉布、麻布各有優點,但總體而言,棉布吸汗、柔軟、適應性更好,必然勝過麻布。

    再過得十來二十年,周國境內棉種植全面取代麻種植,將會成為現實。

    而按照歷史的軌跡,棉布取代麻布,成為尋常百姓使用的布料,要到元明之際。

    歷史的進程提前了將近六七百年,不是宇文溫多有能耐,而是他改變了“傳統觀念”而已。

    在這個時代,棉花被稱為“吉貝”,棉布被稱為“吉貝布”,域外番邦時有進貢,所以中原朝廷,對這種布料不能說很陌生。

    卻將其當做域外特產,從未想過要在國內推廣種植棉花,然后推廣棉紡織。

    吉貝(棉花),只是花園里的一種觀賞花而已。

    麻紡織,已經在中原存在了數千年,大家潛意識里都認為布就是麻紡織而成的布,正如吃飯要用筷子一樣,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官府向百姓征稅,收的都是實物稅,包括田租(糧食)、布帛(絲綢、麻布)或者絲(生絲)麻(麻纖維),自古以來都是如此,沒有誰想過把形如觀賞植物的吉貝(棉花)當做稅來征收。

    因為沒有用。

    直到宋元之際,有黃道婆流落崖州(海南),從當地人那里學來了棉紡織技術,還有相關的紡織設備,才將成熟的棉紡織技術帶入中原。

    到了明初,朝廷開始大規模強制種植棉花,棉布全面取代麻布才成為事實。

    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棉紡織對于中原而言是舶來品,還是民間自發引進的先進紡織技術,歷代朝廷并沒有想過主動引進,隨即便在南北朝時期就知道吉貝布,但中原的棉種植、紡織發展很緩慢。

    而現在,宇文溫只是補上了這一環節。

    朝廷主導“技術引進”,那么棉紡織的推廣自然要比民間自發引進快很多,而眼下的棉紡織技術,來源也確實和“歷史上”一樣,源自瓊州(海南)。

    而瓊州本地的棉種植、棉紡織技術,當然也是舶來品,是海外番商帶來的,其最終源頭,來自天竺。

    棉花的原產地之一就是天竺(印度),那么棉紡織、棉印染技術,在這個時代自然是天竺最強,宇文溫本人當然不知道相關技術,所以中原棉業能有如此快速的發展,當然是靠“技術引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田林县| 延川县| 三原县| 犍为县| 剑阁县| 北安市| 甘洛县| 德庆县| 眉山市| 武义县| 滦南县| 双桥区| 柳河县| 台中市| 开江县| 汾阳市| 佛冈县| 伊通| 蒙阴县| 谢通门县| 枣强县| 庆安县| 成安县| 福鼎市| 昌吉市| 浦城县| 道孚县| 确山县| 苍南县| 金乡县| 赣榆县| 松滋市| 花垣县| 抚州市| 枝江市| 阳泉市| 惠来县| 马尔康县| 东丽区| 上饶市| 合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