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取舍-《逆水行周》
第(3/3)頁
海貿是暴利,本質是做買賣,既然是做買賣,就有買有賣,中原的產出,在海外不愁銷路,問題是諸番邦的“支付能力”大多不行。
雙邊貿易,最理想的狀態是雙方各有所需:甲方的貨物是乙方大量需要的,而乙方的貨物也是甲方大量需要的。
這樣的雙邊貿易,有著很好的發展前景,那么對于周國(甲方)來說,倭國就是一個優質的乙方,是個大客戶。
雙邊貿易,不說香藥、白銀這種奢侈品(高價品),就說周國的日用品,譬如紙張、瓷器、布帛、香皂、鐵制品,在倭國一直暢銷,周國國內大量作坊和工場,就靠著對倭貿易穩穩賺錢。
作坊和工場效益好,就雇傭更多的工人,創造大量“工作崗位”,讓無數因為“谷賤傷農”而紛紛務工的農民找到了養家糊口的飯碗。
與此同時,倭國出產的硫磺,產量極大,是周國極度需要的物資。
硫磺可以用來制火藥,可以作為原料制作漂白劑,漂白布帛和紙張等,還可以用來制備十分重要的“硫酸”。
所以周國國內對于硫磺的需求是爆發性增長,即便國內有硫磺出產,也需要從倭國大量進口。
就是因為這樣,雙方的貿易一旦中斷,對于周國來說,會有些難受。
雖然沒了倭國市場,海貿的收益一樣不小,也不會從此就沒了硫磺,但這種事能免則免,能不翻臉盡量別翻臉。
然而為了海貿利益,就放任海東局勢失控,這也不是天子想要的結果,所以想了個辦法來“兩全其美”,那就是向倭國權臣蘇我馬子表態,有必要時為其撐腰。
張魚聽天子分析過,滅了倭國、將其納入治下的構想,近期來看不劃算,因為朝廷開發南中、河套、遼東,要長期投入人力物力,若再加上個倭國故地,國力扛不住。
即便打下來、分封皇子鎮守都不行,因為駐軍必然陷入無休止的平亂之中,短期內只有投入、沒有收益,只會透支周國國力。
所以,權衡利弊之下要有取舍,最好支持一個親近周國的權臣控制倭國,這樣做最劃算。
周國若真要滅了百濟,倭國再害怕也得屈服,因為在絕對的實力面前,無用的掙扎只會招來殺身之禍,這就是小國的命運,不服也得服!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津县|
富川|
涟源市|
肥东县|
荣昌县|
民乐县|
昌图县|
获嘉县|
祁阳县|
澄迈县|
威远县|
新晃|
上高县|
张家港市|
博客|
广汉市|
马龙县|
黑龙江省|
巴彦淖尔市|
尚志市|
西宁市|
福清市|
平泉县|
福清市|
汉川市|
许昌县|
大方县|
舞钢市|
高州市|
赤壁市|
景泰县|
宿州市|
依安县|
方山县|
深州市|
鸡东县|
同德县|
长宁县|
徐闻县|
泸州市|
南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