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草、草、草...-《逆水行周》
第(2/3)頁
之所以有如此名稱,當然有說法:
狀元,其“狀”便是表列取士次第之狀,也就是“榜”,狀元之意不言而喻,比榜首要好聽得多。
榜眼,實際本該是一甲第二名、第三名的稱呼,因為張榜公布中選進士名單時,狀元在上(榜首),二、三名要分列左右,仿佛雙眼,故而得名。
如今第二名定為榜眼,第三名定為探花,探花又是何意?
按照擬定的流程,殿試結束后,天子會在御苑設宴,宴請上榜進士,然后從進士之中安排數人在苑中折花,是為“探花使”,以花迎接狀元入席。
所以既然一甲不設兩個榜眼,那么第三名索性就定為“探花”。
而參加完筵席的上榜進士,還要到國子監立好的碑前,刻上自己的名字,以激勵學子努力讀書。
科舉的相關制度十分詳細,許多流程都無據可考卻又安排得頭頭是道,所以百官好奇之余,不禁在想這是何方高人指點?
當年太祖(宇文泰)行六官制,靠的是蘇綽(封美陽伯)、盧辯(封范陽公)等飽學之士依照《周禮》定策,雖然科舉制的復雜性比不上六官制,但能想出這么多名堂的人,到底是考據了何種典籍?
官員們都知道,科舉制的擬定,禮部尚書劉焯出力不少,但據其閑談所說,很多細節并不是他提出來的。
所以這都是天子一個人想出來的?
許多官員都看向御座上的天子,其中也包括楊濟。
明德年舉辦的科舉,其制度基本照抄大明的科舉制,這一點楊濟很清楚,因為就是他為宇文溫出謀劃策。
但在那一世,他未曾有資格進入殿試,對于殿試以及之后的流程只是道聽途說,所以,殿試之后的具體流程,都是他提出建議,由天子拿主意。
讓楊濟意外的是,天子居然真就全程給試卷“糊名”,即便親自御覽也不拆封,所以接下來的狀元,有可能點中世家子弟。
天子行科舉,就有以此取代九品中正制的用意,按說第一次殿試,應該選個寒門出身的狀元,以此向天下讀書人傳遞一個信息:
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士族的時代就要結束了。
但天子為了彰顯科舉的“公平、公正”,閱卷時試卷就是要糊名,那么一會點出的狀元若是世家子弟....
楊濟不認為天子會覺得不快,因為對方既然要“公平”,自然就會接受任何一種結果。
正思索間,耳邊傳來喊聲:
“一甲第一名,狀元.....”
“京兆考生....”
“范陽...盧楚!”
話聲剛落,許多官員不由驚嘆一聲,以至于殿內頓起波瀾,楊濟瞥了一眼左右,發現許多官員面帶喜色。
“一甲第一名,狀元,京兆考生,范陽盧楚!”
呼喊聲依次向殿外傳去,向太極門傳去,平添一分氣勢,楊濟再次看向御座,見天子面色如常,隨后收回視線,作若無其事狀。
朝廷行科舉,考試選拔人才,許多官員對此大加抨擊,覺得僅以考試選拔人才太過偏頗,體現不了人才的“品行”、“風度”,甚至說以分數定前程太過武斷。
說來說去,潛臺詞還是說九品中正制好。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同仁县|
正镶白旗|
嘉峪关市|
伊春市|
鞍山市|
黄龙县|
彝良县|
视频|
宣城市|
祁门县|
南岸区|
黔西|
仙居县|
北流市|
开平市|
梁平县|
蕲春县|
安西县|
普兰县|
丹巴县|
措美县|
绥德县|
凤山县|
鹤山市|
漠河县|
阿荣旗|
车险|
高安市|
陈巴尔虎旗|
卓尼县|
定安县|
和田市|
南漳县|
深泽县|
都江堰市|
永春县|
古蔺县|
德庆县|
宕昌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