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弊病-《逆水行周》
第(2/3)頁
“歸鄉考生,于客棧外發現不明包裹,打開一看,毫不猶豫報官!”
各種引人注目的標題,讓宇文溫一眼掃過去只覺心驚肉跳,要不是他知道報社“震驚部”的編輯是什么德行,還真就著了道。
明德年科舉的第一次鄉試,不久前圓滿結束,沒有鬧出什么“科舉弊案”,也沒有發生大規模群體事件,這讓宇文溫松了口氣。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不需要他操心,而此次鄉試,各總管府的考試結果已經匯總上報,宇文溫最關心的一個數字,也已統計出來。
此次鄉試,新科舉人之中,出身名門望族(士族)的考生,占比為百分五十五左右。
也就是說,榜上有名的總人數上,士族子弟占簡單優勢。
考慮到參考總人數之中,士族子弟人數明顯居于劣勢,這個數字,更加彰顯了士族子弟在學問上的優勢。
再進一步推演,會試中選的人當中,士族子弟所占比例可能還會擴大,到了殿試,搞不好明德年科舉第一個狀元,是士族子弟。
對此,宇文溫不覺得意外,他費盡心機準備了十幾年,舉辦的第一次科舉,按說要有個寒族出身的狀元,如此才是個好彩頭。
但宇文溫愿意面對現實,知道士族多年來積累的知識差距,不是寒族靠著十來年的突擊學習就能消除的。
單靠科舉來瓦解世家門閥政治,那是癡心妄想。
后世許多人一提起科舉,就認為是科舉斷了世家門閥的根,其實這是誤會,因為僅就考試而言,世家子弟(士族子弟)根本就不怕。
在這個時代,關于儒家典籍的學問和知識,總體來說是被士族壟斷的,其中尤以一流士族(世家、門閥)為甚,五姓七望的子弟,有淵源家學,考明經科和史傳科,考出好成績的把握很大。
所以,即便宇文溫花了將近二十年,弄出了《考試大綱》、《教學大綱》,推行“應試教育”,以削弱士族的知識優勢,縮短寒族子弟和士族子弟的實力差距。
但這種差距,不是靠十來年的學習就能真正縮短的。
對此,宇文溫有心理準備,他沒指望第一次科舉考試,就出現寒族考生力壓士族考生的局面。
他不打算暗中運作,讓明德年第一次殿試的狀元是寒族子弟,一切就看考生們自己拼搏出什么結果。
朝廷辦的科舉,既然強調公平、公正,那就不會有歧視性的規定,不會特意壓制某些群體的考生,既然是考試選拔,那考生就必須憑真才實學較個高下。
明經、史傳、明算這三科的相關教材、書籍和習題集都是公開發售,誰都可以購買、學習,對于士族、寒族都是如此。
想要挖世家門閥政治的根,光靠科舉當然不行,但有了個公平、公正的考試選拔制度,受益最多的,實際上是寒族學子。
比起讓人(寒族)絕望的九品中正制,科舉要公平得多,只要科舉能夠順利推行,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寒族學子投入這個“戰場”。
公平的入仕途徑,讓士族和寒族子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想當官,就要好好讀書,考個好成績,爭取榜上有名。
自古國人不患貧、患不均,朝廷定下一個公平的選拔制度,再當不上官,不能怪自己投錯胎,只能怪自己讀書讀不過別人。
這就是宇文溫舉辦科舉的目的,要讓中小地主們(寒族)看到希望,開通一個穩定且相對通暢的上升渠道,讓大家傾向于按照規則在體制內升官發財,而不是想著當土皇帝,等時局不穩就造反。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夷山市|
砚山县|
怀化市|
诸暨市|
高平市|
绵竹市|
景德镇市|
宣化县|
桐梓县|
丹阳市|
修文县|
互助|
临桂县|
昌平区|
莱芜市|
曲周县|
湛江市|
周至县|
资讯
|
民勤县|
囊谦县|
潍坊市|
临沂市|
宜城市|
上蔡县|
灵石县|
克山县|
郎溪县|
上蔡县|
马鞍山市|
呼玛县|
郧西县|
商水县|
池州市|
印江|
柏乡县|
玛多县|
左贡县|
普格县|
高密市|
郴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