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演變-《逆水行周》
第(2/3)頁
無論是軍中還是民間,只要說到刀,基本就是環首刀或者橫刀,鏢師的佩刀本該亦是如此。
因為兩個“不正常人類”的出現,弧形刀身的“柳葉刀”(即后世倭刀樣式)出現了,這種單手/雙手握持的柳葉刀,砍起人來更高效,已經部分取代了橫刀的“市場”。
所以,主要威脅對象是無甲或者輕甲敵人的鏢師,紛紛換上了“柳葉刀”,使的是源自軍中的“辛酉刀法”。
因為走鏢過程中,鏢隊遇襲的幾率很高,攔路搶劫的強人,必然有弓箭,所以不能著甲的鏢師,就得手持盾牌以之擋箭,那么,一手持盾、一手持刀的格斗需求,使得鏢師的刀法開始演變。
軍伍之中,本就有刀盾兵(刀牌手),對應的刀盾技法自然是有的,但這種戰場技法不適用于夾雜著冷箭的零星對抗。
而且軍中所用盾牌太大,使用起來相對而言不靈活,所以鏢師手中的盾牌適當縮小,刀盾的配合技法也隨之改變。
對于鏢師來說,一旦走鏢時遇伏,基本上意味著敵眾我寡,真要開干,己方必須速戰速決,盡快讓敵人喪失戰斗力(死或者斷手斷腳、重傷),一來可以保存體力,二來降低己方的傷亡。
如此一來,劈砍反倒成為低效的進攻手段,因為要持盾防箭矢,所以只能單手握刀,力度不夠,對抗中除非砍中要害(脖子、手腕等),不然對方即使被砍得血肉模糊,卻都是皮肉傷,依舊有作戰能力。
敢攔截鏢隊的賊寇,基本上都是亡命之徒,不會被區區幾道傷口嚇跑,鏢師又要拎著盾牌防冷箭,所以主要以單手握刀為主,如此一來,想要獲得高效的殺傷手段,就只能是戳刺(捅)。
當然,用長棍敲人腦袋也不錯,但在許多情況下,長兵施展起來不便,所以,鏢師手中的白刃戰主武器,演變為以刺為主、砍(割)為輔的“刺劍”,而不是一般的劍。
這種“刺劍”,就像一根長針,劍身切面為菱形,宛若細鐵锏,可以用劍面而不是劍刃格擋對方兵器。
為了保護握劍之手,防止對方持刀順著劍身滑下來削手指,刺劍有大劍格,連同劍身一起,看起來像“十”字。
新兵器的出現,演變出了新劍法,經過實戰不斷地完善,又因為各家鏢行經常內部切磋、分享經驗,所以這種“刺劍”的劍法發展很快。
對于尋常武者來說,習慣了環首刀的對砍,碰到攻擊方式詭異的“刺劍”,三兩招下來就會被對方一劍刺中、刺穿要害,當場不死也重傷。
于是,各鏢行的鏢師們,紛紛換上了十字形的“刺劍”,配上小盾,行走于各地,以至于“十字劍”成了鏢師的標志性兵器。
這么好用的格斗兵器和技法,很快便被南北兩洋貿易公司的水手們學去,在行船遇到人數眾多的海寇時,靠著刺劍及相關技法快速殺傷敵人。
在船上尤其是船倉這種狹小空間內格斗,相對戳刺動作對而言,劈砍動作受限頗多,所以刺劍深受水手們好評,而在南洋興起的決斗之風,使得持劍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兩個技藝精湛的“劍客”決斗時,一手持小盾格擋、一手持劍對戳,戳來戳去戳半天都分不了勝負,簡直是浪費時間,于是,戳(削)手就成了打破僵局的首選。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改则县|
和硕县|
宜春市|
阆中市|
雷波县|
霍山县|
江阴市|
镇原县|
玉田县|
治县。|
满洲里市|
揭西县|
洛川县|
翼城县|
韩城市|
安康市|
余江县|
桑植县|
阳高县|
保定市|
化隆|
金平|
阜城县|
富阳市|
法库县|
民权县|
淮南市|
道真|
永吉县|
乌鲁木齐县|
阳东县|
新野县|
肃宁县|
衢州市|
曲麻莱县|
永登县|
漯河市|
连云港市|
白河县|
肇东市|
辽宁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