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同年-《逆水行周》
第(2/3)頁
說起交州風物,正瘙到韋福獎癢處,他來到交州當官,可不是來混日子的,這大半年來,他對交州總管府的情況即便不能說爛熟于心,卻能做到了若指掌。
說著說著,他向兩位故人說起交州至南中道的情況,
交州至南中(昆明)的道路幾近擴建完畢,待得全線貫通,商隊從交州去南中會方便許多,畢竟交州位于南中下游,人員、物資從南中去交州走水路很方便,反過來的話,走水路就是逆水行舟,頗為麻煩。
而道路疏通完畢,官員們回中原(關中),就多了一條便捷、可靠的路上通道,畢竟走海路回中原限制頗多,多風暴的夏秋季節出海要格外小心。
走陸路就沒這問題,韋福獎說著說著,開始透露內幕消息:多虧有了猛炸藥,交州至南中道的擴建工程才得以順利進行,還把完工工期提前了兩年。
“提前了兩年?”鄭元璹聞言有些吃驚,他做過父母官,所以知道開山劈石的難處,“猛炸藥”他有所耳聞,如今聽韋福獎這么一說,他真的切實感受到猛炸藥有多“猛”。
想到這里,他問:“不知南中至益州道如何了?”
“也差不多擴建完畢了。”韋福獎信心滿滿的說著,“畢竟益州經南中至交州道古來有之,皇朝如今只是在原有道路基礎上加以擴建,又有了猛炸藥,自然事半功倍。”
一直在旁聽的王循開口問道:“那么從龍編到成都,大概要多久?”
“全程超過三千里,按日行四十里計,至少兩個半月,當然,如今道路拓寬,若騎馬輕裝趕路,全程日行八十里不在話下,如此一來,月余就能抵達成都。”
王循聞言一嘆:“那么年兄日后回京述職,可以穩穩地走陸路回長安了。”
鄭元璹注意到王循所說“年兄”二字,韋福獎聽了之后答道:
“這倒未必,走海路也是不錯的,若得風信,自龍編乘三桅快船北上,不過十余日就能抵達廣陵,再從廣陵回長安,全程也就月余。”
“年兄,那風信可是東南風,然則東南風起時,海上多風暴,走海路去廣陵,這么長的距離,遭遇風暴的幾率怕是不小吧?”
“無妨,若實在擔心風暴,可以到廣州上岸,走大庾嶺道入洪州...”韋福獎說到這里,特意顯擺了一下:“湞陽峽棧道,大庾嶺道,如今好走得很...”
韋福獎和王循議論起來,鄭元璹忽然發現自己插不上話了。
因為對方是以“同年”的身份交談,無形之中,他就被排除在外。
如此場面有些微妙,鄭元璹不是不能將話題的主導“搶”過來,但他真切感受到“同年”這一關系的神奇之處。
皇朝如今的考試選拔越來越趨向于定期舉行,而通過考試中選的考生,已經開始形成“同年”的關系,這種關系,漸漸和世交、同鄉、同宗并重。
靠著考試中選、當官的考生,大部分都是寒門子弟,這些人踏入仕途之后,沒有父輩的余蔭可以依靠,沒有家族的門生故吏可以借重,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然而在官場上毫無根基的新人,想要靠著一己之力向上爬談何容易,于是乎,“同年”這一關系,就成了新人在宦海掙扎時唯一能依靠的救命稻草。
諸多靠著考試當官的官場新人,靠著同年這一關系攀交情,然后互通有無,相互幫助,即所謂抱團取暖。
漸漸地,寒門出身的官員竟然隱約形成一個個小圈子,見面就稱“年兄”、“年弟”,瞬間就和別的官員有了區別,關系馬上親近一些。
如此情況,算頗受忌諱的結黨營私么?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高邑县|
始兴县|
曲水县|
新龙县|
资源县|
桦南县|
建昌县|
金山区|
金阳县|
衡阳县|
龙州县|
太原市|
汤原县|
濉溪县|
同江市|
玉溪市|
来安县|
德钦县|
三明市|
大荔县|
上犹县|
刚察县|
慈溪市|
白朗县|
汝城县|
通海县|
洛宁县|
西宁市|
响水县|
南丰县|
剑河县|
长海县|
淮阳县|
芒康县|
六枝特区|
尖扎县|
固原市|
历史|
周宁县|
寿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