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 如今在這廣陵城,徐蓋是真真切切體會到何為“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隨后看了看懷表,結束了逛街,趕緊去辦正事。。 在約定的時間內,徐蓋帶著隨從來到日興昌柜坊廣陵分號,開始辦理諸多業務,他首先憑著一張薄薄的匯票,從日興昌這里取了銅錢十萬貫。 十萬貫錢,是他家人在離狐匯出的,日興昌柜坊小黃分號的掌柜帶著鏢隊親自到離狐給他家辦的業務。 這十萬貫錢,不僅僅是徐家一家的資金,有大半是親朋故舊們所湊,無論是誰家出的錢,都有一個共同點:全都是窖藏銅錢。 這是各家祖輩窖藏的歷代好錢,成色十足,非緊要關頭都不得輕易取出使用,而現在,已經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兌換成明德通寶。 接下來,還要按照一百比一的比例,將明德通寶兌換成金銀陌。 這項業務,在日興昌柜坊里也可以辦理,所以徐蓋忙個不停。 十萬貫錢,兌換成金銀陌之后,共計一百萬枚(金銀陌),一枚金銀陌重二銖四絲,以一兩等于二十四銖、一斤等于十六兩計,這些金銀陌的重量至少有六千二百五十斤。 如此分量,不是徐蓋和隨從能夠拿得動的,必須靠馬車拉,至少三十二輛(單馬馬車載重量按兩百斤計)。 然而徐蓋今天來根本就沒有馬車隨行,他也沒打算將十萬貫全都兌換成金銀陌。 實際上只支取了一百貫銅錢,然后將其兌換為金銀陌,合計一千枚(一貫),重量六斤二兩多,當做腰帶往腰間一纏即可。 其余資金,依舊存在日興昌柜坊,徐蓋要以此作為貨款,大量“吃進”到港的海外香藥及蔗糖。 揚州的商品交易,必須在貿易市場里進行,還得以柜坊為中介,所以把錢存在指定柜坊之一的日興昌柜坊,做起買賣來再方便不過,這一點,徐蓋很清楚。 身處揚州的徐蓋,于公是朝廷命官,督辦織造事宜;于私,是親朋好友的“生財幫手”,借著身處廣陵的便利條件,為父老鄉親做香藥、蔗糖買賣提供便利。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