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金銀陌-《逆水行周》
第(2/3)頁
如果有人要改變這一事實,紙幣、紙鈔什么的就不要提了,貴金屬貨幣才是這個時代的必然選擇,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遵循經濟規律,必須做到兩點:
第一,鑄幣成本(包含運輸成本)必須低于錢幣的面值,否則免談;
第二,一枚錢幣被還原(熔化)為貴金屬時,售價比面值低。
這兩點,以“古代”的技術能力而言,根本無法做到,用銅來鑄幣,成本就擺在那里,若降低銅的成色,無異于飲鴆止渴,因為這會極大損害錢幣的信用,造成慘烈的大貶值。
然而這個問題對于“不正常人類”宇文溫來說,不是沒有解決的可能。
雙色幣,就是他解決問題的辦法。
但為了得到這把解決問題的寶劍,他花了無數錢財,又花了多年時間才有底氣說“大功告成”。
十年前,黃銅(銅鋅合金)和白銅(銅錫鉛合金)做成的雙色幣,制作成本不下五百文一枚,為了讓雙色幣有實用化的可能,宇文溫希望制作成本低于一百文(一陌)。
這個想法,足足花費了十年時間才實現,宇文溫回想往事,回想自己為此花費的錢財,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感覺。
一枚閃爍著黃金、白銀光芒的錢幣,看上去就讓人覺得制作成本不低,那么這種錢面值定為“一陌”,好像也合情合理。
所以,尋常百姓見著這種貨幣,至少不會認為朝廷想錢想瘋了,搞出“一當百”的銅錢來斂財。
“金銀陌”那令人匪夷所思的制作工藝,很容易讓人認為實際價值抵得上面值,所以確保了這種錢幣的初步信用,宇文溫的新幣制在此基礎上,就有大發神威的可能。
“明德通寶”錢,一枚(一文)重二銖四絲,一比一兌換歷朝歷代發行的五銖錢(一文錢重三到五銖不等);一枚“金銀陌”,只兌換一百文“明德通寶”錢,不兌換任何五銖錢(官方)。
看上去很正常的規定,實際上卻大有玄機。
在貴金屬做貨幣的年代,一枚錢幣的價值,取決于其貴金屬含量也就是“成色”,一枚用料十足的五銖錢,其銅的重量可以認為是五銖(實際上三到五銖不等)。
現在,一枚重量是二銖四絲的“明德通寶”錢,要一比一兌換五銖錢,實際上就是強行將二銖銅兌換百姓手里的五銖銅。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明德通寶”實際上是一種“一當二”錢。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平昌县|
霍林郭勒市|
盐源县|
临沧市|
宣城市|
孝昌县|
龙口市|
攀枝花市|
巴中市|
阿拉善盟|
桂阳县|
射阳县|
铜梁县|
上蔡县|
临澧县|
金沙县|
绥宁县|
垦利县|
泗阳县|
若羌县|
剑川县|
绵竹市|
礼泉县|
安溪县|
内乡县|
札达县|
盐城市|
屯昌县|
萍乡市|
晋中市|
崇州市|
泗水县|
临桂县|
嘉荫县|
宁海县|
永新县|
蒙自县|
洛扎县|
汾西县|
婺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