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五年計劃-《逆水行周》
第(1/3)頁
食堂,下班的工人們正在打飯,每個食檔前的窗口處排起了長隊,排隊的人高矮胖瘦不一,隊伍卻很整齊,沒有人插隊。
打完飯的工人之中,有的就在食堂大廳里餐桌邊用餐,有的則是拎著食盒離開。
拎著食盒離開的人,也許是帶飯回家吃,也許是自己已經吃完然后再打一份,帶回家給家里人吃。
工業區的食堂,提供物美價廉的一日三餐,服務工業區里各“單位”的工人們,有效降低對方的生活成本,使得這些工人能夠靠著工資養活自己和家人。
為了提高服務質量,食堂實行承包制,出售各種食物的窗口,實際上是各家食肆來承包,派廚子“駐點”經營,只有飯菜質量好,生意才會好。
工業區的管理機構派人監督食品質量,以防止商家以次從好,防止出現食品安全問題。
食堂二樓某廂房窗口,宇文溫看著大廳內熱鬧的用餐情景,對工業區的現狀很滿意。
相州官府以工業區為梧桐,許以“優惠政策”,引得作坊主、工場主們(鳳凰)來筑巢,創造大量就業崗位,讓“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
這些流動人口管理起來很麻煩,所以工業區內有“生活區”,提供廉租房,讓這些攜家帶口來鄴城碰運氣的人們集中定居,方便官府管理。
鄴警察署在工業區和生活區設有派出所,管理戶籍和維護治安,生活區又有食堂,醫院、市場,保證外來務工人員的日常生活需求。
甚至還有學校,以實習的師范生為老師,免費教授外來務工人員及其子女基本的文化知識。
設工業區進行“招商引資”擴大就業,其經驗來自黃州西陽,宇文溫這幾日在工業區視察,對于現狀很滿意。
對新出現的“工人群體”也很滿意。
因為工作需要,工人的組織性、紀律性必然不錯,這些人“做工”之前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識一個,連左右都分不清,卻為了一份能夠養家糊口的工作,不得不適應新的生活。
必須分清左右,不然工作就沒辦法做下去;學會了看時間,不然遲到會被扣錢;學會寫和認自己的名字,不然發工資、發加班費時容易被人忽悠。
工業區內,講究的就是紀律性、組織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即便是農民出身的人,進了工業區里“各單位”做工,很快就會被“同化”,成為一個合格的工人。
若有需要,將這些工人組織起來編成軍隊,成軍速度可比農民兵快許多。
宇文溫親自練過兵,知道光是讓目不識丁、左右不分的農民學會排隊就很麻煩,而工人們的素質明顯要比普通農民高。
他當然不是歧視農民,因為許多工人也是農民出身,但正是因為經歷了“工場手工業”的洗禮,有了脫胎換骨般的變化。
這是宇文溫樂于見到的結果,自己的規劃漸漸變成現實,讓宇文溫的心情不錯。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眉山市|
枝江市|
凤山市|
昌都县|
永修县|
烟台市|
万荣县|
昔阳县|
高台县|
益阳市|
宁都县|
广饶县|
巴彦县|
沙河市|
合水县|
南召县|
方正县|
三亚市|
辽源市|
齐河县|
万安县|
密山市|
福建省|
黑龙江省|
万源市|
临西县|
盱眙县|
江北区|
清河县|
来安县|
岐山县|
三穗县|
方山县|
利津县|
泽州县|
沛县|
梁山县|
梁平县|
车致|
杭锦后旗|
菏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