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態(tài)度-《逆水行周》
第(1/3)頁
上午,晴間多云,鄴城郊外,一處陵墓前,旌旗招展、人頭攢動(dòng),神道兩側(cè)站著威風(fēng)凜凜的儀仗,駐蹕鄴城的天子,今日親自祭拜故蜀王尉遲迥。
一應(yīng)禮數(shù)俱全,除了文武官員,皇后、太子、諸皇子亦在列。
故蜀王尉遲迥,為宇文氏親黨,周太祖外甥,于大周江山風(fēng)雨飄搖之際力挽狂瀾,是為中流砥柱。
即便其子后來行大逆不道之事,但那是尉遲迥去世后的事情,而尉遲迥功在社稷,朝廷已有定論,所以其陵寢一直完好無損,未曾被發(fā)棺鞭尸(骨)。
大周朝廷沒有給尉遲迥“降爵”,蜀王爵位依舊,當(dāng)時(shí)的天子宇文乾鏗又安排百姓于蜀王陵附近落戶,世代守陵,而相州官府也會(huì)定期派人來祭掃陵寢,以示敬重。
此次宇文溫帶著皇后、太子和諸皇子來祭拜蜀王陵,是要表明一個(gè)態(tài)度,那就是大周天子恩怨分明,對于尉遲迥、尉遲惇父子是區(qū)別對待。
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因?yàn)闆]有尉遲迥這根中流砥柱,宇文氏家的江山早就完蛋了,所以尉遲迥的陵寢,有資格獲得宇文氏的最高敬意,有資格得大周天子親自祭拜。
只要宇文氏的江山依舊在,蜀王陵前的香火就不會(huì)斷,若斷了,只會(huì)讓世人詬病,說宇文氏忘恩負(fù)義。
忠臣尉遲迥受香火供奉,逆臣尉遲惇,當(dāng)然要挫骨揚(yáng)灰。
對于宇文溫來說,此次抵達(dá)鄴城,必須到蜀王陵走一趟,這不僅是天子表彰救國忠臣,也是孫女婿一家對已故長輩的禮遇。
皇后尉遲熾繁,是故蜀王尉遲迥的親孫女,皇太子宇文維城,是故蜀王的曾外孫,如果身為丈夫和父親的宇文溫不表明態(tài)度,娘倆會(huì)不知如何是好。
在父系社會(huì),宇文維城即便身上流著尉遲氏的血,依舊是宇文氏的子孫,可以和母族劃清界限,但尉遲熾繁就不行。
她要是和娘家劃清界限,雖然大義上沒錯(cuò),但會(huì)被人認(rèn)為不孝;可尉遲熾繁若是心懷家族,是附逆,是不忠。
兩難選擇,讓尉遲熾繁的處境有些微妙,宇文溫不會(huì)讓妻子面對洶洶物議,于是親自定下基調(diào),讓妻兒走出困境,那就是大藏旗鼓祭拜蜀王陵,讓天下人都知道他的態(tài)度。
故蜀王尉遲迥是大周的忠臣,此事不容置疑,至于尉遲迥死后不肖子孫的所作所為,與其無關(guān)。
天子攜太子、皇子們祭拜故蜀王,是宇文氏子孫們感謝救命恩人的恩情,至于皇后,除了感恩之外,也是孫女祭拜祖父的合理舉動(dòng)。
此舉正大光明,不需要遮遮掩掩,而因罪被罰沒為奴的尉遲氏女眷,宇文溫也已赦免,許這些人以平民的身份生活下去(監(jiān)視居住)。
他也多次在不同場合表態(tài),說逆臣尉遲惇等人大逆不道、死有余辜。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张家川|
都江堰市|
图们市|
怀远县|
杭锦旗|
吴川市|
集贤县|
禄丰县|
龙川县|
麻城市|
保定市|
监利县|
白沙|
龙海市|
汉沽区|
安吉县|
井研县|
汨罗市|
织金县|
廊坊市|
佛冈县|
平南县|
宝丰县|
阳朔县|
浏阳市|
仪陇县|
筠连县|
洪江市|
贵港市|
津市市|
和顺县|
葫芦岛市|
荥阳市|
安远县|
牙克石市|
沁源县|
岫岩|
澎湖县|
景东|
石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