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長干里,設(shè)伏成功、收兵歸來的張須陀,在隨從的幫助下脫下鎧甲,鎧甲上插著三支箭,若不是做工精良,他就要為箭頭所傷。 打仗,只有將領(lǐng)身先士卒,才能最有效的鼓舞士氣,張須陀今夜親自帶兵伏擊,不愿待在安全的后方觀戰(zhàn),所以免不了為流矢命中。 這沒什么,打仗就是如此,而被他伏擊的陳軍傷亡慘重,折了將近千人。 經(jīng)此一戰(zhàn),對方必然會如驚弓之鳥,短期內(nèi)不會再相信長干里百姓做內(nèi)應(yīng)的請求。 至于這短期是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用水抹了一把臉,張須陀顧不得休息,和匆匆趕來的吳斗交談起來。 作為守長干里的周軍主將,張須陀的壓力很大,他兵力不足,無法有效控制長干里這一大片地區(qū),所以只能依靠原為陳人的吳斗等人來幫忙。 吳斗原為陳兵,數(shù)年前參與嘩變,后來隨潰兵外逃,輾轉(zhuǎn)逃入周國,因為吳斗在長干里住過很長一段時間,所以為這里的居民熟悉。 經(jīng)過幾日的努力,吳斗初步穩(wěn)定了人心,但也僅此而已,陳國百姓不可能真心實意協(xié)助周軍作戰(zhàn),甚至必然會作為陳軍的內(nèi)應(yīng),隨時把他們趕跑。 所以張須陀就得依照先例,想方設(shè)法盡可能在長干里待久一些。 所謂先例,就是當年周將賀若敦守臨湘時用的手段,周軍不可能得長干里百姓鼎力支持,所以退而求其次,只要讓陳軍不相信長干里百姓,那就行了。 今夜一戰(zhàn),效果應(yīng)該會不錯,但這只是開始,賀若敦當年做到了孤軍守臨湘,不代表己方現(xiàn)在也能做到,所以張須陀絲毫不敢掉以輕心。 “吳幢主,長干里情況如何?” “張將軍,百姓們暫時還好,只是...”吳斗遲疑片刻,問:“只是末將等竭盡全力,也只能暫時穩(wěn)住街坊們,只是讓他們短期內(nèi)不要響應(yīng)陳軍,可這總不是辦法。” “無妨,能撐一日是一日,我們在城南多待一日,王提督他們在臺城就能舒坦一日,吳幢主,要堅持下去??!” “是,末將明白。” 吳斗看著這位年輕的將軍,心中卻生不起半點輕視之意,對方身手了得,久經(jīng)戰(zhàn)陣,有著遠超同齡人的老練和眼光,行事果斷,相當有能力。 而與張將軍年紀相仿的那一位,更是威名赫赫的常勝藩王,得其親自勉勵,讓吳斗及同伴十分激動,對未來有了憧憬。 先前,陳國宗室陳伯固、陳方泰西逃入周國,依附于此二人的亂兵們也跟著逃入周國,吳斗及同伴便在其中,他們有幸為周國豳王看中,得了任用。 所以此時正是表現(xiàn)的時候,吳斗不會敷衍了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