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憂慮-《逆水行周》
第(1/3)頁
一日數十驚的王氏,見著面前幾位肱股,不由得心定了許多,然而心中憂慮未減,上午所議之事,她是同意了,可回頭一想,還是不妥。
按眾人的看法,渡河敵軍應該是邾王(西陽王)宇文溫的兵馬,對方于曹州一戰后,短短時間內就強行渡河北上,派來的應該是一支精兵,數量不會多,且東、西兩翼尚有威脅,若頓兵于鄴城外,不會逗留多久自會退兵。
所以,鄴城必然無恙,關鍵是己方要應對得當,不能自亂陣腳,提防城內有人做敵軍內應開門獻城。
這就是崔子樞、房恭懿等人上午時向蜀太上妃所陳述的意見,已經做出相應布置。
如今,見著王氏依舊無法心定,崔子樞問道:“太上妃可是想盡快召安固王回師?”
此問問出王氏心中所想,她看向崔子樞,點點頭:“對,以崔公之見,安固王何時能趕回來?如今曹州慘敗,安固王孤軍在鄭州,總是得回撤吧?”
“太上妃,下官未在鄭州,不知具體軍情如何,但知敵前撤退十分危險,安固王即便想立刻回撤,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旦倉促北歸卻為敵所趁,再吃敗仗、折損兵馬,那可真就萬事皆休了。”
這個道理,王氏明白,但如今敵人眼見著就要兵臨鄴城外,河東尉遲勤的大軍是遠水救不了近火,朝廷和她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如今在鄭州的尉遲順大軍。
雖然崔子樞等人判斷,敵軍渡河來犯的兵馬數量不多,只要己方固守鄴城,待得各地勤王軍抵達,對方自然不戰而退,但王氏可不敢掉以輕心。
所以,她要求崔子樞再擬一份詔書,催促尉遲順盡快撤軍,早些脫身,一旦鄴城情況不對,至少可以馬上回援。
王氏不認為勤王大軍聚集鄴城之后,各路兵馬會老老實實,萬一來襲敵兵退去,而這些勤王兵馬之中,有居心叵測之輩覬覦神器,那么靠著鄴城守軍,可不一定壓得住這些人的野心。
這種事可是有前車之鑒,數十年前,六鎮之亂,為元魏朝廷平定叛亂立下大功的爾朱榮,隨后把持朝政、為所欲為,甚至率兵入國都洛陽,把小皇帝和太后以及大量宗室、朝臣全都押到黃河邊,扔進河里淹死,是為“河陰之變”。
王氏知道這件事情,所以她不想重蹈覆轍,傻乎乎的把身家性命放在外兵手中,她不想被某個以勤王為名義入京的將領拿到“天子密詔”,隨后將她和媳婦、小兒子、小孫子扔進鄴城外漳水里喂魚。
所以,日后聚集鄴城的勤王兵馬得防,這需要提前布置,因為無論是朝廷還是她,都得靠尉遲順的大軍在一旁威懾,方能保得鄴城安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水县|
东城区|
兴海县|
阳西县|
福建省|
东乡族自治县|
简阳市|
西丰县|
南通市|
平安县|
富裕县|
辉县市|
阳江市|
玉树县|
涿州市|
淅川县|
蓬安县|
大理市|
韩城市|
乌鲁木齐市|
舒城县|
防城港市|
孟连|
桦甸市|
大洼县|
廊坊市|
伊宁县|
澄城县|
连平县|
射阳县|
军事|
西丰县|
灵宝市|
崇明县|
古丈县|
鄄城县|
始兴县|
正阳县|
镇坪县|
通州区|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