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國王爵有國王、郡王、縣王,周國起初并無異姓封王,而旁支宗室封王者只有宇文護(hù),由晉國公進(jìn)爵晉王,不過到了后來,成例均被打破。 首先是大象二年末,輔政丞相、隋國公楊堅進(jìn)爵為隋(國)王,其次是八年后的乾興元年,蜀國公尉遲迥進(jìn)爵為蜀(國)王,宗室、杞國公宇文亮進(jìn)爵為杞(國)王,西陽郡公宇文溫進(jìn)爵為西陽(郡)王。 如今一年之后,大行皇帝遺詔封西陽王宇文溫為邾(國)王,又打破了成例。 宇文溫昔年由西陽郡公進(jìn)位邾國公,受封郡王爵時郡號源自西陽郡公之西陽郡,那么進(jìn)位國王爵時的國號,自然源于曾經(jīng)的邾國公之邾國。 有來源有出處,沒什么奇怪的,特別之處是邾國之食邑二萬戶為實封,并以黃州為邾國,這樣的待遇堪比當(dāng)年的五王,還勝出一籌。 大行皇帝遺命,以西陽王宇文溫嫡長子宇文維城為繼位新君,那么作為生父,宇文溫的待遇更上一層樓也說得過去,畢竟嫡長子即位稱帝,宇文溫又不能做太上皇,就只能以實封王國來作為補(bǔ)償。 也正是如此,宇文維城的生母尉遲氏、嫡親弟弟宇文維乾也有封賞,而封賞就是尉遲氏為邾國王后,宇文維乾為邾國太子,而正是這兩個封賞,引來眾人矚目。 周國王爵,王之嫡長子稱世子,王之正室稱王妃,王之嫡母稱王太妃,之前一直沒有王后、太子的封號,第一個打破慣例的是當(dāng)年的楊堅夫婦。 楊堅篡位之前受封隋王,以隨州為封國,其妻獨(dú)孤氏受封隋王后,其嫡長子楊勇受封隋太子。 往事重現(xiàn),代表著宇文溫要走楊堅的篡位之路么?那倒不是,明面上是提升宇文溫的地位,可有識之士卻從中看出了不一樣的含義,那就是此舉實際是做鋪墊。 邾王可以有實封的食邑、王國,可以有王后、太子,那么以后蜀王不就可以循例了? 宇文氏日薄西山,邾王有實封、有王后、太子又如何?不過是為將來蜀王走上那個位置做個鋪墊罷了。 更別說這樣的封賞能不能落實還是個問題。 對于鄴城來說,山南那邊的情況還不明朗,但宇文溫如今遠(yuǎn)在嶺表廣州,對于嫡長子繼位之事肯定不知情,而即便他人就在鄴城,也不會同意。 男子無后,其兄弟過繼一名兒子做嗣子,為其延續(xù)香火,這種事情很正常,宇文溫本身就是嗣子,也不缺兒子,所以真要過繼一個兒子給宗親沒什么難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