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一十六章 三王-《逆水行周》


    第(2/3)頁

    王二郎王頒,即將啟程去鄴城,他細細交代著三郎王頍諸般事宜,而已逝王大郎的次子王珪,將隨同三叔去山南黃州西陽。

    “兄長此去鄴城,可有幾分把握?”

    “不知道,但無論如何,都要爭取到機會,待得大軍揮師南下,即便只做普通士卒,我也要做先鋒渡江,沖進建康城,為父親報仇!”

    一說到為父親報仇,兄弟倆情緒有些激動,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身為兒子,哪怕只有一口氣,也要復仇!

    王頒與王頍,是南朝梁國名將王僧辯的次子和三子,昔年侯景之亂,湘東王蕭繹在荊州起兵討伐侯景,王僧辯為其麾下大將,立下戰功無數。

    王僧辯率軍收復建康,侯景被迫出逃,最后為部下所殺,侯景之亂結束,湘東王蕭繹于江陵即位稱帝,并以江陵為梁國國都。

    立下大功的王僧辯深受信任,鎮守建康,其三子均留在江陵,算是做人質。

    后來西魏攻破江陵,蕭繹身亡,王僧辯與諸將在建康擁立蕭繹之子蕭方智為帝,齊國乘人之危大軍壓境,威逼梁國立被齊國俘虜的宗室蕭淵明為帝。

    圍繞此事,梁國內部矛盾爆發,鎮守京口的陳霸先忽然進攻建康,未做防范的王僧辯兵敗身亡,沒過幾年陳霸先接受禪讓建立陳國,是為陳太祖。

    當時因為江陵失陷而被擄至長安的王頒與王頍,聽到噩耗之后嚎啕大哭,幾次哭到昏死過去,殺父之仇,他們記了三十多年。

    王僧辯有三子,大郎王顗,西魏進攻江陵時受命守城,城破之后隨名將王琳逃亡齊國,后來在齊國去世,留下夫人李氏及幼子王珪相依為命。

    二郎王頒,臥薪嘗膽一心要為父親報仇,于周國出仕。

    三郎王頍,在長安長大,年少時好游俠,到了二十歲成了長安大俠,被兄長斥為不學無術,隨后知恥而后勇,發奮讀書。

    短短兩年便通五經,博聞強記,為世人稱為博物,又通曉兵法,二十二歲時,被周武帝引為露門(太學)學士,武帝每有疑問,王頍都能為其決斷。

    區區兩年的讀書時間,年輕的王頍,便獲得了許多飽學之士羨慕不已的露門學士一職,王家兩兄弟一文一武,憋著股勁要為父親報仇。

    適逢周國平齊,兄弟倆找到寡居的長嫂李氏和侄子王珪,接來長安居住,就等著周國平陳,屆時父仇得報。

    結果造化弄人,大象二年的變亂,讓兄弟倆成了隋臣,周隋兩國多年交鋒,陳國在江南坐山觀虎斗,眼見著報仇無望不說,還愈發倒霉起來。

    二郎王頒在蜀地為官,結果前年年底形勢忽變,周軍攻入長安,身在長安的三郎王頍成了附逆貳臣,今年周軍攻入蜀地,王頒也成了附逆貳臣。

    王頍畢竟是做學問的,所以不得朝廷賞識大不了在家看書,然而王頒一心要投軍伍,就是為了日后平陳時能隨軍出征,眼見著雖然命保住了,卻不太可能得從軍平陳,急得王頒團團轉。

    此次率領周軍平定蜀地的主帥席毗羅,對王頒還算是比較看重,所以寫了封信讓他帶著到鄴城去找門路,而王頍則決定帶著侄子王珪去山南黃州。

    眼見著時辰將至,三人在柳樹下告別,王頒騎上馬,領著隨從向東疾馳而去,要前往洛陽過黃河去鄴城,王頍帶著侄子王珪,以及各自家屬一道隨同黃州鏢隊前往西陽。

    王頍與王珪來到一輛車旁,向著車上一名女子行禮:“嫂嫂,一會就要出發了,路上有何不妥之處,盡管與三郎說。”

    李氏還禮:“三郎辛苦了,叔玠,一路上要聽你三叔的話。”

    “是,母親。”

    王珪答道,他性情淡雅,平日里不喜多言,所以方才二叔和三叔交談,他也是聽的時候居多,平日里不隨意結交朋友,就喜歡看書。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江县| 鄂尔多斯市| 华安县| 石门县| 永吉县| 中江县| 柳河县| 黑山县| 哈巴河县| 太保市| 余庆县| 右玉县| 肃宁县| 南江县| 金寨县| 搜索| 陆丰市| 明溪县| 墨玉县| 和静县| 顺平县| 荆门市| 黔西县| 高阳县| 丹东市| 江西省| 广南县| 汾阳市| 随州市| 伊金霍洛旗| 全南县| 崇州市| 安化县| 阳城县| 交口县| 齐齐哈尔市| 思南县| 白河县| 北流市| 滨州市| 什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