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懂?-《逆水行周》
第(2/3)頁
時而化作一群蝙蝠,時而化作兇猛野獸,如此強悍的妖怪,讓人不由得為那對苦命鴛鴦捏了把汗,許多人緊張得不斷喝水,而察言觀色的侍者適時上前.
“客官,第二杯半價...”
二樓一間包廂內,宇文溫喝著檸檬水,看著自己編的山寨版《倩女幽魂》,和同伴談笑風生。
能和他在包廂里談笑風生的人,總要有些身份,黃州總管司馬楊濟是其一,黃州司馬宇文十五是其二,還有一位,則是沛國公鄭譯。
送兒女回府后,宇文溫轉到此處,皮影戲的主創人員相聚一起,為場場爆滿的“票房”舉杯慶賀,為了避免飲酒誤事,喝的是檸檬水。
“沛公的配樂,當真讓人如臨其境,寡人實在是佩服不已。”
“哪里哪里,大王想出來的樂器,還有這創意,真是讓鄭某敬佩。”
鄭譯由衷的贊嘆,宇文溫竟然能想出這種點子,把普普通通的皮影戲弄得聲勢浩大,在西陽城引起轟動不說,票房真是每日暴漲。
他都不敢想象若是在長安、鄴城或者洛陽演出,會是何種情景。
“若無沛公的配樂,這場戲至少遜色一半,楊某以水代酒,敬沛公一杯。”
雖然楊濟心中對鄭譯的人品鄙夷不已,但面上一點可絕不會讓人看出來,他和對方談笑風生,若是不知情的人見了,還以為這兩人蛇鼠一窩。
楊濟逢場作戲的本事已經爐火純青,當年在長安,于權貴之間交際應酬游刃有余,“年輕時”連權臣宇文護都不怵,對付區區鄭譯根本不在話下。
兩個千年老狐貍和一個老狐貍相互吹捧,肉麻至極,“剛出道”的小狐貍宇文十五明顯稚嫩許多,若不是宇文溫時不時照應,他甚至連句“對白”都沒有。
宇文溫是這家劇院(戲場)的大東家之一,但實際事務是由宇文十五夫婦負責,也就是說宇文溫其實是把所謂的股份轉給心腹宇文十五,年底分紅他可是一文不拿。
利益均沾,一起發財,宇文溫帶著大家賺大錢,沒道理不捎帶上自己的心腹,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他計劃交給宇文十五的賺錢門路,是“娛樂業”。
這個時代的娛樂,在宇文溫看來很無聊,參軍戲算是例外,而要想標新立異,他選的突破口卻是皮影戲。
皮影戲的原理很簡單,在一塊透光白布后面,用燈光照在皮制剪影上,由藝人一邊操縱影人,一邊講述故事,同時配以各種音樂,以此作為表演。
皮影戲據說始于西漢,但在這個時代,皮影戲還是顯得稚嫩,而宇文溫決定將其做到極致,不做就不做,一做就得一鳴驚人。
糅合后世的影視劇元素,用別具一格的視覺、聽覺效果,用異變的皮影戲來震撼所謂見多識廣的有錢人。
首先是視覺效果,皮影戲需要制作大量的剪影,人、動物、建筑、物品,甚至妖魔鬼怪,這都難不倒宇文溫,他的見識,可是遠超這個時代的。
黃州豬多,豬皮也多,所以皮制剪影不愁原料,而宇文溫從后世影視劇里汲取的靈感,許多都能靠皮影戲表現出來。
傳統的皮影戲,其幕布較小,限制了觀眾的數量,而宇文溫利用小孔成像原理以及玻璃透鏡組,山寨了簡單的放大器,成功實現了“大屏幕”。
視覺效果有了,接下來是聽覺,想要擴大同時觀看皮影戲的觀眾數量,除了有大屏幕還得音效跟上去,這就需要合適的場所,既能容下許多人,也得讓后排的觀眾能清晰的聽到聲音。
沒有音響設備的年代,這很難做到,只能是從聲學方面優化劇場的布局,這一行他不太懂,但這不要緊,有人是高手。
人品極差的沛國公鄭譯,對音樂卻有極高的造詣,他當然不懂現代聲學,但聽力極度敏銳,宇文溫覺得這位若是生在現代,搞不好能通過耳機,聽出風電、火電、核電、水電對音質的不同影響來。
有鄭譯這金耳朵做指導,新式劇院的內部格局達到了最優化,各種聲源的巧妙布局,能讓現場觀眾獲得十分“逼真”的聽覺感受。
劇場有了,接下來是樂器,宇文溫綜合后世的各類樂器,提出概念后由鄭譯將其“具現”,經過認真調試,也達到了能夠演出的程度。
有了樂器,還得解決音樂問題,有的配樂是宇文溫來“哼哼”,由鄭譯譜寫成曲,皮影戲的音樂都是由宇文溫和鄭譯搭檔完成。
視覺、聽覺效果的問題沒了,硬件方面解決,還得解決軟件方面的問題——劇本。
劇本之一,是大名鼎鼎的《三國演義》,這是宇文溫再熟悉不過的故事,但編成詳細的劇本,是由楊濟來完成,在明末,三國演義的故事已經成熟,所以楊濟將其編成劇本毫無壓力。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藁城市|
怀柔区|
成武县|
行唐县|
永川市|
穆棱市|
廊坊市|
新郑市|
崇信县|
长兴县|
织金县|
平阳县|
沅江市|
台南县|
靖安县|
谢通门县|
威宁|
东丰县|
寿宁县|
高安市|
平江县|
成都市|
秭归县|
大港区|
山西省|
亳州市|
远安县|
繁昌县|
泾川县|
革吉县|
陆川县|
固始县|
新昌县|
昌乐县|
长葛市|
清远市|
乐昌市|
长沙县|
武平县|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