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按圖索驥-《逆水行周》
第(1/3)頁
安陸,邾國公別院,宇文溫在書房里和楊濟議事,他們翻看著一個名單,上面密密麻麻畫著樹狀圖,是宇文溫想辦法整理出來的名錄,記載的是當世名門的簡要宗譜。
宇文溫和鄭譯走得近,按他的說法是為了“千金買馬骨”,雖然舉了個例子把楊濟說服大半,但這位還是有些不放心,那么宇文溫便要讓楊濟認清楚現實:
邾國公宇文溫,只憑著自身,對于人才的吸引力到底能低到何種地步。
他要用事實說話,所以模擬了一個“招聘”,拿出一張名錄讓楊濟看,讓其判斷他若要招攬名錄上的人是否能成功。
所謂舉一反三,為了節約時間,宇文溫直接來個重磅炸彈:這個宗譜,是世家大族崔氏的。
崔氏源出姜姓,齊丁公之子季子居崔邑,以封地為氏,為崔氏始祖,戰國時,季子后裔崔意如任秦國大夫封東萊侯,到了漢朝,崔業襲爵,居于清河東武城,是為清河崔氏始祖。
其弟仲牟,另居于博陵安平,是為博陵崔氏始祖,崔氏兄弟以清河、博陵分房發生在漢初,歷經兩漢、魏晉,已經成為經史傳家的世家大族。
首先是清河崔氏,東漢時分為四大支:崔恪、崔景、崔霸、崔琰這四支,為四大支系。當然還有別的支系,只是名聲不顯。
這個時代活躍的清河崔氏成員,基本上都是這四支的后代子孫。
永嘉之亂衣冠南渡,清河崔氏雖然有成員南遷,但其主體仍在北方,一些支系家族成員為了維持世家大族的地位,積極入仕,到了北朝,清河崔氏的政治地位全面抬升。
結果北魏開國元勛崔浩,因為修史得罪皇帝,引發國史之獄,清河崔氏傷亡慘重,但崔氏的根基還在,很快就恢復起來。
到了后來,清河崔氏又分了許多房支,有清河大房、清河小房、清河青州房,以及熒州崔氏、潁川鄢陵房等,還有南渡的一支,是為南祖崔氏。
清河大房始祖崔休,生于北魏早期,有子甗、仲文、叔仁,所以大房又分為三支,成員大多在山東,當然這是地理名詞,不是后世的山東。
既然家族在山東,那么大房的成員便主要在東魏、齊國仕宦,齊國滅亡后入周,蜀國公尉遲迥于鄴城擁立小皇帝后,繼續在周國為官。
尉遲氏勢大,清河大房的子弟,不去投尉遲氏,投你宇文氏做什么?更何況宇文溫了。
接著是清河小房,被世人稱之為“煊赫”,在清河各房之中地位最高的一房,成員周滅齊后大多在周國做官,其中亦有個別在山南為官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伊通|
阜新市|
扎鲁特旗|
容城县|
北碚区|
咸宁市|
清流县|
武乡县|
尖扎县|
永兴县|
饶阳县|
临桂县|
芮城县|
资阳市|
微山县|
平阴县|
澳门|
贡山|
行唐县|
江津市|
广安市|
城步|
乌兰察布市|
酉阳|
专栏|
马山县|
城步|
德州市|
永州市|
封开县|
敦煌市|
阿克苏市|
望奎县|
建阳市|
黑水县|
岐山县|
古浪县|
剑阁县|
吉首市|
青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