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竹制品-《逆水行周》
第(2/3)頁
速食米飯由他親自負責推廣,而竹筒飯則由留守黃州的楊濟負責“試用”,速食米飯的推廣效果不怎么好,但竹筒飯廣受將士歡迎。
竹筒飯的出現時間不可考,是南方少數民族根據日常生活需要發明出來的,可作為下地耕作、上山砍柴打獵或者趕集之類攜帶的便飯。
最大的優勢就是不需要炊具,便于攜帶且操作方便,以此為思路,似乎能改善軍隊的后勤,于是宇文溫率先在捕奴隊...義兵這邊推廣。
反響很好,因為做竹筒飯不需要炊具,在山地里作戰的‘義兵’最喜歡這樣解決吃飯問題,竹子在山中到處都是,只要帶著米,找到山泉水或者溪水,點燃一堆火就能搞定。
現砍的竹筒,兩頭是竹節,中間用刀挖開一個口,將米到進去約三分之二,再放入適量山泉水,將口子蓋好,讓米泡上一炷香時間左右。
然后把竹筒放在火上烤,邊烤邊轉動筒身,待得筒身呈焦黃色即可。
在山里和各處寨主捉迷藏的義兵,只需帶著米袋還有些許鹽,是不是獵殺野物作為肉食,靠著竹筒飯就能在山中待上月余。
而楊濟在蘄口守備之際,也讓士兵們做竹筒飯,好處自然是不需要炊具,吃起來也不需要碗碟,不足之處就是太浪費薪柴。
幾十人或幾百人倒無所謂,若是以千人為單位,例如兵力規模五千人的軍營里,大家分散在營區各處生火烤竹筒的場景太美,讓人不敢想象。
按照楊濟的總結,烤是不行的,后來改進的辦法就是蒸,可是這樣就得帶上炊具,違背了改善便攜性的初衷,更別說若是要大規模推廣,大軍出征時每日消耗的竹筒就很可觀。
若是提前準備,運送、存儲這么多竹筒會加重后勤負擔,如果是在宿營地附近現砍,萬一野生的竹子不夠,或者根本就沒有竹子該怎么辦?
所以繼速食米飯之后,宇文溫改良后勤的計劃再次失敗。
此是其二,接下來還有第三項,那就是水壺。
宇文溫一邊吃竹筒飯,一邊看著手里拿著的竹水壺,這竹筒做的水壺是楊濟交給他的,為西陽城工坊里的試作品,小范圍發給士兵試用,然后收集各種意見。
水壺自然是用來裝水,這竹水壺是作為士兵的攜行水具“研發”的,目的就是讓士兵能隨時喝到水。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德县|
福海县|
无锡市|
太白县|
呼玛县|
六安市|
上思县|
中阳县|
武陟县|
湾仔区|
湖南省|
临猗县|
湘潭县|
惠水县|
永新县|
湟中县|
宁国市|
屯昌县|
长阳|
济南市|
保靖县|
虎林市|
青阳县|
濉溪县|
宜城市|
洪江市|
高唐县|
勃利县|
潞城市|
乌鲁木齐市|
盘锦市|
海林市|
正蓝旗|
黄浦区|
中江县|
文昌市|
保德县|
荔波县|
辽阳市|
贡觉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