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四十四章 無可奈何花落去-《逆水行周》


    第(1/3)頁

    將近午時,宇文溫下了馬,在灞河邊駐足遠眺,看著不遠處的灞橋漸漸入了神,這座新修建沒幾年的石橋,在原本歷史里會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一處著名景點。

    灞河兩岸有柳樹,這是修建灞橋時種下的,每當有人從長安出發往東去,親友們都會送行到灞橋才分別,并折下橋頭柳枝相贈。

    久而久之成了習俗,名為“灞橋折柳”。

    如今是春天,柳樹開花,微風吹來柳絮飄舞,宛若飛雪,是為“灞橋風雪”,宇文溫身處處于“風雪”之中,靜靜看著灞水潺潺北流。

    天空中許多飛鳥掠過,那是南下過冬歸來的燕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宇文溫念著某詩句,語氣有些落寞,獨自在灞河邊發呆,張魚等人在十余步外等候,不敢打擾他的沉思。

    作為救火隊,宇文溫原本的任務是協防上洛,護住武關道,保證關中周軍的后路通暢,只是機緣巧合之下,奇襲廣通倉得手,之后的“劇情”就沒按劇本走了。

    灞橋之戰隋軍潰敗,關中的殘余隋軍已無法和長安的周軍抗衡,宇文亮父子的第二次豪賭大獲全勝,現在是收手的時候了。

    廣通倉被燒,關中的大糧倉就只有長安的太倉,不但要供應周軍還要供應長安百姓,現在還得加上“反正”的前隋軍,后勤壓力陡然劇增。

    關中戰事還會繼續,而農時已到不能再耽擱,周軍組織百姓進行春耕,但是能否順利等到秋收是個問題,太倉存糧未必能撐到秋天,糧草都得靠山南從武關道輸送,遠水解不了近渴。

    人太多了所以要分流,一部分百姓和軍隊要前往山南就食,百姓自然是關中百姓,而軍隊,則以周軍為主。

    山南周軍主力大部在關中,如果把大量歸降的隋軍派往山南,有爆發兵變被人鵲巢鳩占的危險,把這些兵留在關中“戴罪立功”是最穩妥的辦法。

    出門在外,家中不能不留人,雖然宇文亮已經安排好諸般事宜,但沒有姓宇文的坐鎮,終歸是個不小的隱患,所以返回山南的周軍,非黃州軍莫屬。

    平定關中、隴右甚至還有蜀地,都有很多仗要打,然而表現出色的宇文溫,才剛進入狀態就要結束演出了,圓滿完成救火隊的任務,那就得繼續去當守戶之犬。

    是父親偏心么?

    也許吧,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實,宇文亮必須在關中主持大局,而山南總得有一個姓宇文的守著,既要提防江南陳國偷雞摸狗,也要防著朝廷做小動作。

    周、隋兩國的戰爭局勢出現重大突破,長安易主的消息也該傳到建康,陳國再遲鈍也不會坐以待斃,蠢蠢欲動是必然。

    至于朝廷的小動作,畢竟對方有大義在手,若是趁著宇文亮父子都在關中,朝廷不顧吃相強行派人“暫時”主持山南事務,這就是釜底抽薪。

    說白了就是要防止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翻臉,所以宇文亮豪賭過后必須立刻收手,山南不能沒有姓宇文的,然而長子宇文明必須留在關中作為“備份”,那么回山南的,只能是次子宇文溫。

    換一個角度來說,次子的功勞太大了,不能喧賓奪主,家業的繼承,畢竟是長子優先,宇文明日后要接過宇文亮的盤面必須鎮得住,靠的就是名望和功績。

    周軍入長安,宇文明的功勞本就已經能拿得上臺面,奈何宇文溫的光芒太過耀眼,為了平衡,也為了讓宇文明日后能更好的“接班”,留在關中繼續刷功勞的,只能是長子。

    于情于理,宇文溫回山南都是理所當然,父子三人今日長談了一上午,敲定了接下來的諸般事宜:

    宇文溫到安陸坐鎮,日常事務不用管,若有緊急情況需要拿主意,可不必請示宇文亮,由宇文溫全權處置。

    至于關中這邊的事務,自然是宇文亮主持,一旦出現意外,由宇文明接管大權,為了守住好不容易收復的江山,他們父子三人要各自擔起重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余市| 家居| 吉安市| 绥化市| 科技| 达尔| 佳木斯市| 闻喜县| 兴业县| 柳河县| 祁连县| 桑植县| 卓资县| 兴义市| 尉犁县| 萝北县| 河北区| 仁化县| 安顺市| 屏东市| 盐城市| 彭州市| 汉寿县| 武冈市| 绿春县| 碌曲县| 靖宇县| 抚宁县| 晋中市| 通江县| 渭南市| 巫溪县| 五莲县| 南川市| 延川县| 金乡县| 镇平县| 大悟县| 星子县| 特克斯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