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豬太歲-《逆水行周》
第(1/3)頁
西陽城東郊外虎林軍軍營旁,一座規(guī)模頗大的養(yǎng)豬場里喧囂無比,巴州刺史宇文溫正在現(xiàn)場‘指導(dǎo)’養(yǎng)豬工作,若是在后世標(biāo)題黨的報道里可以取一個聳人聽聞的標(biāo)題:宇文使君和豬在一起。
亦或是“豬和宇文使君在一起”,這種無聊的文字類似于《水滸傳》變成《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不過此時的巴州地界有誰敢這樣編排宇文溫絕對會人間蒸發(fā)。
這個養(yǎng)豬場是他投資開辦的,請的是積年老豬倌選的是上好的仔豬而一排排的豬舍也是用心設(shè)計,這一座養(yǎng)豬場如今有生豬超過三千頭。
一排排整齊的豬圈里小豬仔正哼哧哼哧的吃著飼料而上頭的頂棚則擋住了外頭毒辣的陽光,宇文溫行走在豬圈前看著這些圓滾滾的小豬仔面露喜色。
這還是‘一期工程’到了二期工程竣工時這個養(yǎng)豬場的豬會超過八千頭,這并非宇文溫心血來潮胡搞瞎搞畢竟西漢時起就有動輒數(shù)千規(guī)模的養(yǎng)豬場而這個時代存欄量上千的養(yǎng)豬場都不少見。
他不是和豬有‘未了情’而是切實感到了養(yǎng)兵缺肉的壓力,五千虎林軍士兵就是五千個大飯桶,練三日休一日的訓(xùn)練強(qiáng)度讓他們的飯量遞增,要有力氣必須練肌肉就得吃肉而肉的來源就成了問題。
按一個士兵一日二兩肉來算,五千士兵一日耗肉至少一萬兩按一斤十六兩折算是六百二十五斤,一個月下來是將近一萬九千斤這數(shù)字算起來讓宇文溫頭痛。
牛是殺不起的畢竟耕地的牛都缺哪里舍得殺牛吃肉而馬更是不用想,至于在北朝深受歡迎的羊肉又太貴了,雞鴨魚倒是可以充數(shù)但需求量太大所以豬肉是十分合適的肉源。
這個時代對于豬肉有一種看法認(rèn)為不能大量食用會導(dǎo)致各種疾病,宇文溫自然是不會理會這些看法,那些認(rèn)為吃豬肉多導(dǎo)致生病的無非就是富貴之家的富貴病按照后世的說法就是“三高”,這對于一年都吃不到幾次肉的窮苦百姓來說和廢話差不多。
至于后世有人說宋時‘豬肉賤’所以證明豬肉是賤肉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豬肉‘賤’指的是價格低廉不是指低賤的‘賤’,古人造字‘家’上面一個寶蓋頭下面就是一個豬,正所謂無豬不成家養(yǎng)而不吃何用?
所以宇文溫已經(jīng)是下了決心把豬肉當(dāng)做軍營伙食里的主要食用肉。有誰敢發(fā)牢騷的他親自出馬做‘思想工作’還好虎林軍上下從來只覺得肉不夠吃沒哪個那么矯情。
殺豬除了能獲得豬肉其肝臟等也可食用保證維生素的攝入這對于避免士兵的夜盲癥有很大幫助,除此之外豬皮可以熬膠連同魚鰾膠一起是常用的粘合劑軍用可以制作弓箭民用可以粘合各種家具等。
另一個好處是食用油的來源有了著落,如今的年代食用油以葷油為主而植物油也就是素油基本上要到宋以后才普及,廣泛食用的葷油就基本以豬油、雞油甚至狗油為主所以用肥豬肉熬油可以很好解決食用油的問題。
不能小看食用油的問題。一日三餐要是連一點(diǎn)油星都沒有那人很快就會餓的,十二生肖之一的豬能同時解決這兩大難題,巴州百姓養(yǎng)豬的情況很普遍但耐不住需求量猛增所以宇文溫決定大規(guī)模養(yǎng)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开化县|
庆元县|
泸定县|
宿松县|
莱阳市|
铁岭市|
大同市|
英超|
紫云|
彝良县|
确山县|
河北省|
南澳县|
扎鲁特旗|
嘉黎县|
遵化市|
老河口市|
依兰县|
陇南市|
新泰市|
改则县|
当涂县|
阳东县|
芷江|
临朐县|
晋宁县|
北京市|
新沂市|
漯河市|
凤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桑植县|
伊吾县|
房产|
娱乐|
霍林郭勒市|
颍上县|
大连市|
平顺县|
突泉县|
莎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