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八十四章 計劃(上)-《逆水行周》


    第(2/3)頁

    至于軍餉宇文溫打算高標準以每人每月不低于七百五十文(以米來衡量的話是三石左右的皮糧)為基準按掌握的技藝不同有所增加,平均每個士兵每月要一貫錢以上,若按三千人規模計每月至少要三千貫。

    按照一年十二個月成軍光軍餉就至少三萬六千貫,換算過來就是玻璃鏡十二面宇文溫認為至少明年一年自己是全額承擔得起的,更何況總管府按平均水準承擔部分的軍餉也是說好了的。

    如果期間物價飛漲(主要是米價)的話得折現成糧食,這不要緊宇文溫決定帶著一家人去總管府門口擺攤討飯。

    其次是練什么樣的兵,是水軍、步兵、騎兵?步卒的話又分刀牌兵,弓箭手,長槍\長矛手,騎兵的話除了騎術還要不要練騎射。

    宇文溫決定練步兵,因為如今局勢以北面為主南邊的陳國除非有強力水軍否則那長江天塹能玩死人,安州要站穩腳那么擊敗北面來的朝廷大軍是當務之急。

    北朝騎兵多最理想的當然是以騎兵對騎兵玩對沖,可現在安州馬匹緊張宇文溫明顯玩不起只能悲催的以步制騎所以要練方陣步兵,他的目標是瑞士方陣,

    手頭上數量不多的騎兵用來輔助例如偵查或行軍時游走外圍警戒,還有擊潰敵人時搶人頭。

    火銃暫時沒法大規模裝備所以那什么‘西班牙大方陣’要等到猴年馬月了,以大量長槍兵為主輔以少量弩兵、戟兵能夠步騎通殺的瑞士方陣是首選。

    還有就是要多久才能成軍這牽涉范圍更廣:成軍的標準定在什么程度、操練強度如何、士兵的技藝要求如何等等。

    既然按照瑞士方陣的模式建軍那這樣的兵技藝要求簡單得多:長槍刺殺,少數強悍士兵再加練長戟的砍、刺、勾,至于弩可比箭術要好練得多。

    說道操練強度,楊濟雖然不知道‘銳士’方陣是什么玩意但按照他所處年代的經驗來看,大明邊軍能做到五日一練就不錯了,戚家軍是三日一練。

    一只新軍成軍大約要一年至于戚家軍這種練兵半年就拉出去砍倭寇還每戰必勝的是奇跡。

    宇文溫決定一切從嚴練三日休一日半年成軍,這樣就會導致一個問題:操練太頻繁伙食必須跟得上,一個一年都吃不到一次肉的莊稼漢每日操練下來那飯量怕是要翻幾倍。

    若是以三千兵員計屆時怕是有三千個大飯桶在排隊打飯,按每人食量翻一倍來算相當于要提供六千人的伙食。

    最大的問題不是這個而是紀律,紀律說起來簡單練起來難做起來更難,要做到像瑞士方陣兵那種不穿盔甲冒著箭雨保持方陣隊形不變前進、傷亡慘重之下展開血戰最后還能獲勝的紀律就更難。

    但宇文溫就是要走這條荊棘路,他的指揮能力不詳也不奢望能一上來擔當大任獨立指揮大軍作戰,所以若是大戰到來宇文溫的新軍很有可能是作為輔軍在主力大軍側翼列陣。

    按照騎兵慣于沖擊敵軍側翼引發對方崩盤的戰術特點,要跟成千上萬沖過來的騎兵玩命只能靠人\肉長槍陣了,只要列陣完畢紀律嚴明長槍陣完全能硬抗。

    ‘銳士’方陣這就是宇文溫看起來不切實際的野心,這玩意在西班牙大方陣出來前可真是步騎通吃至于新軍們能達到原版瑞士方陣戰斗力的幾成就不知道了。

    有了明確的建軍目標一切都清晰了,按照三百人一個方陣、上陣至少要三個方陣成品字形作戰來算光是方陣兵就要九百人,如果可以的話還要中軍/后備軍額外一個方陣。

    還有輔助方陣作戰必不可少的弓箭手,策應的騎兵,外帶楊濟躍躍欲試要練的近戰肉搏兵——雙手長刀兵,還有輜重兵、伙頭兵等輔兵也是要算在內。

    沒有實際軍旅經驗的宇文溫抓耳撓腮憋了許久才和楊濟、陳五弟等人商定了招兵人數:兩千兩百人的新兵外加現有三百親軍共計兩千五百人。

    剛開始一個月全部新兵由三百‘老兵’領著統一訓練隊列、體能等基礎科目,根據表現從新、老兵中選一百人給楊濟教授明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辛酉刀法》,選六百人作為弓箭手,選三百人作為騎兵。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源县| 中卫市| 外汇| 三河市| 怀柔区| 大姚县| 神木县| 邵东县| 宣城市| 朝阳县| 龙陵县| 贵溪市| 清水河县| 金堂县| 抚州市| 墨玉县| 葫芦岛市| 理塘县| 普洱| 准格尔旗| 长子县| 上高县| 淮滨县| 怀安县| 平凉市| 镇坪县| 江口县| 开江县| 元江| 榆中县| 海兴县| 洛浦县| 邛崃市| 河源市| 宁远县| 香港| 利津县| 安丘市| 铁岭市| 白朗县| 北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