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萬華一聲令下如山倒,頓時,整個大軍便是向著那高陽急奔而去。 為了以防時間趕不上,萬華便是命令馬維興帶著幾千人前行前去,先和那韃子接上頭,到時候再作打算。 高陽城頭,一個老者正在一個俊朗青年的攙扶下,視察著城頭的情況,在他們身后,還有一眾人簇擁左右, 不錯,這個老者和青年正是孫承宗,還有他的第七子孫鎬,身后之人,亦是孫承宗的兒孫親族,還有那高陽縣令等人。 城下,三千韃子兵已經是安營扎寨,但是他們并沒有第一時間發起攻擊,而是派出了使者,要求孫承宗投降大金,為皇太極效力。 這個要求被孫承宗嚴詞拒絕,不但如此,孫承宗還一番痛罵使者,將那使者罵的是狗血淋頭,狼狽不已。 但是縱然如此,領軍的韃子兵頭領鰲拜,他還是沒有攻城,而是最后派人前去通報這里的情況,等待皇太極的最終指示。 沒辦法,孫承宗的地位實在是太過特殊,所以每一步,鰲拜都是不敢擅專,鰲拜作為皇太極的心腹奴才,自然是比任何一個人都知道皇太極對孫承宗的看重。 “父親,韃子已經圍城兩天了,看來不時便要攻城了!” 孫鎬看著城下的韃子兵軍旗招展,威武不凡,心中一陣凄息不已,堂堂大明京師重地,竟然是淪落到被韃子肆意橫行,如入無人之地之境地,這叫一向將韃子視作蠻夷野人的孫鎬,如何能不痛心疾首。 “哎!” 孫承宗嘆息一聲,再往那即將要落下的夕陽看去,孫承宗道:“日月輪回,始終往返,萬千年來不曾改變,難道我大明真的,,,” 說到這里,孫承宗已經是說不下去了。 如今大明國事一天不如一天,以前還能勉強招架一番韃子,勤王詔令下去,還能有數十萬兵馬進京勤王,但是現在,勤王詔令發下去一個多月,卻是只來了兩三萬人馬而已,和往日已經是不可同日而語。 這點可憐的人馬,連解京城之圍都不夠塞牙縫,自然也就更加不可能跑來高陽了。 “家國如此,徒呼哀哉,為父奔波一生,臨了臨了,還能落得個以身許國,倒也是全了忠義,不算虧。只是難為你們這些小輩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