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馮繚(一)-《楚臣》
第(1/3)頁
看過秘旨,過了好半晌,薛若谷、李唐、秦問才站起來,對韓道勛長揖拜禮:“不識大人赤膽忠心,以往言語多有冒犯,請大人見罪。”
韓道勛哈哈一笑,說道:“若谷倘若與庸碌之徒,只知道諂媚之言,道勛我真就要大失所望了,只是以往未能控制形勢,擔心四姓不入彀,才保守秘密,沒有知會若谷一聲,還要請若谷莫要怪我父子二人呢。”
“豈敢豈敢!”薛若谷汗顏,說道,“大人與韓司馬乃是朝廷棟良,若谷沒有壞大人與韓司馬的大計,就已經(jīng)是僥幸萬分了。”
“此時已經(jīng)入秋,朝廷隨時會往鄂州增派兵馬削蕃,敘州這邊也要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從沅水出兵北上的準備,”韓道勛說道,“我們與張大人商議過,在朝廷令旨通達敘州之前,還請若谷暫代長史一職,請李大人、秦大人前往郎溪、潭陽主持縣政!”
馮氏已經(jīng)解體,而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人率眾投降,意味著敘州的軍政大權完全從土籍四姓手里剝離出來。
向氏、楊氏、敘州洗氏三家的勢力,主要分布于潭陽縣、郎溪縣南部境內(nèi),使李唐、秦問出任潭陽、郎溪縣令,則能以最快的時間在這兩縣推進田稅改制及土客合籍等新政,為敘州入冬時的出兵籌措軍需物資以及更多的兵員。
州長史乃是有輔助刺史統(tǒng)轄諸曹治理民政的職責,也是將新政往深處推進,對敘州進行深度治理的關鍵。
薛若谷之前作為州府主簿,也一度輔助韓道勛處理州政,這方面他是能勝任的。
雖然過去大半年時間,薛若谷、李唐、秦問三人都是冷眼旁觀,但對諸多新政是知悉的,只是沒有想到韓家父子推行新政,是要盡最大的可能,為接下來對潭州的戰(zhàn)事深度挖掘敘州的軍事潛力而已。
酒宴已冷,但人心正熱。
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人愿意主動配合,韓謙想著首先將這三家嫡系及近支親族兩千余人遷到黔陽、中方、臨江三縣安置。
為了安他們的心,韓謙會將最近兩個月,在中方、臨江新墾的三萬多畝糧田拿出來,去置換他們在潭陽、郎溪的田宅。
“為避免三姓再成隱患,我們是不是考慮將向、楊、洗三姓兩千余族人拆族分戶,去平分這些田宅?”韓謙說道。
地方鄉(xiāng)豪宗族勢力極強,與當世嫡子繼承、嫡長子繼承官爵、財產(chǎn)的宗法傳統(tǒng)有密切的關系,分家析產(chǎn),甚至將庶子以及在室女都包括進來,推行“兄弟均分”制,實是韓道勛一直以來想要推行的改制新政之一。
在敘州推行此政,更有著迫切的現(xiàn)實需求。
一方面,韓謙要盡快的掌握住敘州的形勢,為冬季的戰(zhàn)事做準備,就需要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他們密切配合,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跟他們進行妥協(xié),盡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nèi)化解土籍番戶的敵意,同時還要防止資源再像以往那般都集中掌握在三家嫡支手里,再次成為影響敘州穩(wěn)定的隱患。
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家嫡支,最終所分得田宅會多一些,但每家田宅也不過千余畝左右,放在江淮都只能中等規(guī)模的地主。
而作為對向建龍、楊再立、洗尋樵三家嫡支進一步的補償,韓謙則建議將黔陽城所控制二十多艘千石帆船,都由三家掌握,將與沅江上游諸州番寨的商貿(mào)等事,也都專任三家進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峡江县|
阜宁县|
额济纳旗|
昌宁县|
阿城市|
灵璧县|
林西县|
萍乡市|
曲水县|
土默特右旗|
涟源市|
敖汉旗|
运城市|
应城市|
张家川|
石楼县|
磐安县|
信丰县|
宾川县|
盱眙县|
墨竹工卡县|
屯留县|
龙海市|
闽清县|
盖州市|
彭泽县|
平山县|
基隆市|
富宁县|
夏河县|
静宁县|
望江县|
肃北|
利川市|
顺昌县|
淅川县|
宁城县|
綦江县|
河东区|
临洮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