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守御山河-《楚臣》
第(2/3)頁
即便郢州城西的漢水河道狹窄,容易被占據郢州城的梁軍所斷,但金陵過來的援兵,可以在荊州登岸,然后通過平州,經石門山源源不斷進入襄州,最終令梁軍難以在荊襄立足。
杜崇韜、徐昭齡、郭榮等人皆知石門山要隘不容有失,在確知梁軍主力經漢水東岸南下之后,也迅速派出六千精銳兵馬去控扼石門山要隘,與從郢州渡河而來的梁軍前鋒,在石門山的東麓筆架嶺、南麓雞公山連續兩次發生激戰。
這兩戰雖然都不像棗陽守軍于大洪山北麓被伏擊那么慘淡,畢竟杜崇韜所派出的六千兵馬,乃是南衙禁營體系的左武衛軍精銳,又提前進駐到筆架嶺及雞公山的山寨進行守御,但渡過漢水的梁軍精銳,乃是梁帝次子、梁雍王朱裕親自統率,戰斗力更強。
面對后續萬余梁軍源源不斷渡過漢水,這六千左武衛軍精銳在兩地堅守了三天,便抵擋不住,損兵折將,最后僅剩不到三千精銳,龜縮到襄州南部、襄州所屬宜城縣西的北界山中。
這時候也是正式確認第一時間沿漢水東岸南下的梁軍,乃是朱裕所統領的梁軍第一精銳玄甲都。
雖然南部的平州城、荊州城都沒有陷落,但隨著越來越多梁軍精銳從郢州城東渡過漢水,進入石公山乃至北界山南麓,襄州實際上已經處于梁軍的包圍之中。
而此時南陽盆地以北的梁軍,也迅速調整部署,首先是原先沿著桐柏山北麓往東鋪開進逼壽州軍的梁軍,迅速收縮到遂平、桐柏等城。
之前作為后軍停留在蔡州西部的七八萬梁軍,此時拔營南下,四天行軍三百余里,仿佛滾滾洪流進入南陽盆地內部,隨時都有可能往襄州城北面的樊城撲來。
梁軍勢如破竹,動作迅猛得超乎所有人想象,而漢水東岸的要塞城壘,幾乎毫無抵御的陷落敵軍之手,困守襄州城的楚軍將吏,驚慌成什么樣子,也就可想而知了。
面臨在他們之前的選擇,其實很有限。
在被困襄州的絕大多數將吏眼里,要么將所有的兵馬都收縮到襄州城來死守,要么就是趁梁軍還沒能完全封鎖石公山,襄州兵馬南下撤入荊州。
石公山乃是荊山東麓的余脈,石公山與荊山之間有二三十里的開闊地帶,此時進入石公山的梁軍才一萬五六千人,在更多的梁軍主力經漢水東岸南下,經郢州城渡過漢水填入石公山之前,三萬多襄州兵馬強行從石公山與荊山之間的開闊帶往南突圍,不是什么難事。
當然,在突圍之前,首先得請三皇子楊元溥率龍雀軍從淅川、荊子口撤出來,要不然誰都不敢承擔棄皇子獨逃荊州的責任。
杜崇韜未必想逃。
對于他來說,放棄全力經營四年之久的襄州城南逃荊州,他將承擔鄧襄防線崩潰的主要責任。
倘若天佑帝親率兵馬增援過來,第一時間多半會拿他的頭顱祭旗,震懾諸將。
不過,就算是最終選擇守襄州城,杜崇韜也希望三皇子楊元溥能先退回到更安全一些的襄州城。
要不然的話,即便最終守住襄州城,三皇子楊元溥卻在淅川被俘或被殺,他都難跟天佑帝交待。
杜崇韜兩度派軍使前往淅川,都被三皇子楊元溥遣回。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坪县|
天气|
河池市|
大洼县|
鸡泽县|
泸定县|
广饶县|
巴彦县|
布尔津县|
曲水县|
南陵县|
城市|
资溪县|
固安县|
溆浦县|
长阳|
长阳|
东台市|
延安市|
萝北县|
古浪县|
漠河县|
全南县|
南漳县|
灵武市|
敖汉旗|
肇源县|
杭锦后旗|
亳州市|
淮安市|
张家港市|
万载县|
寿宁县|
汉沽区|
新竹县|
东乌|
长宁县|
伊川县|
项城市|
东莞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