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沈明玕翻來覆去的觀看著那磚頭大的還沒加工的玉石,郝俊忽然覺得眼前一亮! 他隨著看熱鬧的一起湊上前去觀看,不由得心中一跳!翡翠原石!竟然是翡翠原石! 這可是開了窗的,不是后世那些翻來覆去看不透徹的賭石,更不是貼皮或者注色用來蒙人的,那抹綠意很是誘人。 郝俊驀然想起,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把翡翠列為美玉,現在的翡翠真的不值錢。曾有記載,足有兩個枕頭大的翡翠原石被用來做上馬石!用來踩著上馬! 翡翠沒有被人們早早接受的原因有多種說法,最靠譜的說法是和當時根深蒂固的玉文化有很大的關系,翡翠不符合主流玉石的審美理論。 比如說當時最受推崇的和田玉,完全符合玉之五德的君子論。 玉之仁,指的是潤,細膩柔滑而溫潤,光澤如油脂,比喻為君子的廣施恩澤,溫雅柔和,滋益萬物,富有仁德。 但翡翠卻是晶瑩閃亮的玻璃光澤,有鋒芒畢露的感覺,有悖于君子之風。 玉之義,指的是理,是指玉石的紋理。“白外可以知中”,即根據玉石的外部特征可以了解它的內部情況,表里如一,內外一致,這是君子富有正義感,堅持實事求是的映射。 然而翡翠極難根據外部特征判斷出里面的翠色走向,多切幾刀都未必看得準。 玉之智,緣由是優質玉可制作樂器。因為玉的質地堅韌細膩,所以敲擊之聲舒展清揚,散播四方,聽起來和悅,這是玉石如同君子般富有智慧和遠謀的表現。 然而翡翠的質地有很大的不同,別的不說,相比較而言太過堅硬了,加工樂器時細細琢磨音色都非常困難。 玉之勇,是用玉石的堅韌來借喻。當時的主流玉石的硬度都不算太高,但韌度和其它自然寶玉石相比可圈可點,所以玉有寧折斷而不彎曲的堅貞不屈的勇敢精神,即使折斷也被稱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翡翠由于硬度相對較高,韌度大大下降,和寧折不彎絲毫搭不上關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