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他2001年進入NBA開始,他們就是強隊了。
過去的十四年間,他們全部打進季后賽,四次進入總決賽,一次奪冠。
但這種強大并不是從2001年開始的,而是從1997年他們選到鄧肯之后就開始了。
那是另一次狗屎運。
一支好端端的強隊因為遭遇傷病潮不得已擺爛然后選到了比爾·拉塞爾之后最偉大的基石型球員。
這一選奠定了他們未來20年的強隊基礎。
快20年過去了,與他們同時代的對手基本都隕落,就連于飛這個后進的GOAT都已經換了三支球隊,他們依然是西部的一霸。
即將40歲的鄧肯依然在嘗試適應小球時代。
而且,馬刺知道,他們必須提前適應后鄧肯時代的到來。
因此,首先要為保羅·喬治和肯巴·沃克建立核心框架。
為了這個,喬治開始嘗試打小球四號位,鄧肯放棄了舒適的低位進攻打法,頻頻拉到外面投籃。
效果并不好。
今晚,鄧肯前三節9投僅3中,三分球3投1中。投籃手感或許是這位以基本功聞名的超級巨星唯一不那么頂尖的天賦,這也讓他在適應小球時代時遇到了不小的挑戰。
當于飛一個箭步過掉鄧肯的協防,沖進籃下,在喬治頭上完成了2+1的暴扣時,波波維奇憤怒地叫了暫停。他毫不客氣地訓斥鄧肯:“你今晚干啥啥不行,還能不能打了?不能打就干脆退役吧!”
鄧肯默默地聽著,等暫停結束后,他淡淡地說:“教練,謝謝你的‘鼓勵’。”
年輕時的鄧肯,每當受到波波維奇類似的“激勵”,總能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打出更好的表現。就像情侶間的某種默契,一方用嚴厲的話語刺激,另一方卻心甘情愿地接受,并且總能證明自己還能更強。
但那是年輕的鄧肯。
然而,今晚的鄧肯也不愿意就這樣黯然收場。
進入第四節后,雙方的攻勢愈發兇猛,回合數增多。鄧肯一直在等待機會,終于在一次防守中抓住了于飛的破綻,從弱側殺出,干凈利落地封蓋了他的上籃。強如于飛,這種被蓋帽的情況對他來說早已習以為常,絲毫不會引發任何情緒波動,除非他的對手恰好持有心理學學士學位。
鄧肯蓋帽后,當著于飛的面拍了拍自己的腦袋,仿佛在說:“老弟,你就這樣上籃?”
于飛的心里略有些不快。接下來的回合,他不再講究戰術,直接在外線要球,呼叫擋拆,強硬地軍訓鄧肯,面對他的防守干拔跳投命中。
“好球。”
鄧肯依然以一貫的風格,以帶著鼓勵的嘲諷回應,這種方式讓人倍感無奈,卻又總是那么對味。
于飛回敬一句:“好防。”
“不夠好。”
如果他的防守足夠好,馬刺不會丟掉2003年的總決賽。
于飛是否知道,那是他一輩子的遺憾?
那一年的馬刺或許不是鄧肯職業生涯所擁有的最好的球隊,但那一年的鄧肯是職業生涯最好的鄧肯。
那年的鄧肯強大到即使于飛最后奪冠也不被認為是總決賽上最好的球員。
可是,那年之后,最好的鄧肯就漸漸消失了,因為足底筋膜炎早早地找上了他。
從那以后,馬刺不斷地調整戰術打法,最終在2005年拿到鄧肯時代的第二座總冠軍。
在于飛時代,能夠捧杯便已堪稱圓滿,畢竟在那堪稱黑暗的十幾年里,只有馬刺和熱火奪冠了。
鄧肯慢慢調整步伐。
他希望能在這個回合獲得一些機會。
自鄧肯進入聯盟以來,他一直享有馬刺左側低位的進攻權。2010年之后,球隊為他設計了大量的高位擋拆和外切戰術,但左側低位依舊是他的專屬領域。
然而,從本賽季開始,他已經逐漸走出了自己最為舒適的區域,開始學習如何成為一個空間型內線,為轉型為四號位的保羅·喬治讓出進攻空間。同時,鄧肯還要利用擋拆幫助后衛沃克像現代核心后衛一樣,通過擋拆瓦解對手。上賽季,這兩位年輕人表現得還有些稚嫩,馬刺在季后賽也交了一筆學費。如今,隨著鄧肯和吉諾比利的不斷老化,核心地位的轉變已成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此時,喬治在外線持球,面對于飛的防守,心里想著,這球要不要自己來處理?正當他猶豫時,鄧肯悄然走到他身旁,輕輕看了喬治一眼,像是在征詢意見。鄧肯沒有停頓,老練地做好擋拆,意思明確:就是要打GOAT!
喬治果斷順著鄧肯的掩護,一記突破上籃得手。
“他打得不錯吧?”回防時,鄧肯還故意對著于飛扔出一句嘲諷。
于飛只是聳了聳肩,并沒有回應。在他的印象中,鄧肯并不是一個喜歡在場上和對手互動的球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