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德托昆博已經開始暴露出一些注定會困擾他一生的問題——由于基本功缺失,他一旦失去了開放的空間就會舉步艱難,幸好,他還保留了新秀時期的投籃感覺。
如果可以在穩步增重的同時繼續保留現有的投籃手感,那將是他突破桎梏的關鍵。
而約基奇,這是快船教練組們最上心的一個點。
于飛有意讓出舞臺,讓約基奇盡可能地發揮,因此,他的種種表現可以說深入人心。
里弗斯在思考,他們該如何定義約基奇?
傳統觀念中,籃球比賽分為不同的角色:最高的球員在籃筐附近爭奪控制權,等待接到傳球后進行近距離得分;后衛和小前鋒則在外線奔跑,負責運球、傳球和遠距離投籃。
而約基奇能做到所有的事情。
他不僅能在三分線外接球,快速突破籃筐,還能通過眼神欺騙防守者,將球精準地傳給埋伏在底角的隊友。他甚至可以單手搶下防守籃板,并在同一動作中將球迅速傳向奔向籃筐的隊友。他總能提前預見隊友會出現在什么位置,將球傳到他們該去的地方。
過去二十年里,NBA實施了一些限制防守戰術的規則;與此同時,教練們也越來越精明,了解如何創造高效得分機會。比賽節奏變得更快,球員分布更廣,“節奏“和“空間”成了籃球界的流行語
籃球評論員們還常說“閱讀場地”,這是一種描述球員在不斷變化的局勢中迅速做出正確反應的能力。而在這樣的比賽模式中,約基奇堪稱天才。
“他能夠預見場上發生的一切。”
片刻之后,里弗斯的助教們給出這樣的評價。通常,這種描述是留給基德、納什,甚至魔術師約翰遜這樣擅長全局把控的后衛。而用來形容一個矮胖的中鋒,這意味著什么?
第四節的比賽中,展現出約基奇巔峰狀態的畫面終于出現了。
只見約基奇帶球運過半場,對面的阿德托昆博一臉懵,他懷疑這個塞爾維亞人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多樣性。難道他打算做一號位?
如果真是這樣,兩人之間的競爭將不再只是意氣之爭,而是徹底的正面對抗。
然而,就在約基奇運球到前場時,他瞟了一眼于飛,手卻把球傳給了切入籃下的湯普森。
看到這一幕,大家不約而同地想起了鼎盛時期的薩博尼斯,但把球帶過半場的動作不屬于薩博尼斯。
那約基奇到底像誰呢?
里弗斯給出一個令人驚訝的回答:“他在組織進攻時就像魔術師約翰遜一樣。”
這是約基奇的球場定位嗎?里弗斯還不確定。但他明白,如何分配約基奇在球隊中的角色,是教練組面臨的最大挑戰。
從這天起,快船隊內部再也沒人質疑他們在選秀大會上選擇約基奇是否明智。看過他打球的每個人都知道,他們撿到寶了。
接下來的幾天里,快船隊不斷組合不同陣容進行對抗賽,教練組希望找到最默契的五人組合。
然而,問題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我們的大前鋒去哪了?”
上賽季格里芬還在時,快船隊幾乎每場都讓他打滿,大前鋒的位置由帕楚里亞和霍伊斯填補。而交易格里芬后,球隊選中了約基奇,簽下了姚明,還留下了帕楚里亞。
突然間,他們的中鋒儲備變得夸張,反而在大前鋒的位置上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某天,里弗斯突發奇想,嘗試使用阿德托昆博、湯普森、于飛、約基奇和姚明的首發陣容。
這個陣容中最矮的球員是201公分的湯普森,接著是206公分的于飛……這可能是籃球史上平均身高最高的首發陣容。但問題也很明顯,姚明和約基奇都是純中鋒,都有防擋拆的弱點,四號位最理想的配置應該是能游走防守的球員。
但于飛和阿德托昆博,這兩位身高和臂展俱佳的側翼球員,給了里弗斯實驗的底氣。
不久后,媒體日到來。
快船隊已經成為了媒體的焦點。由于姚明的存在,除了美國各大媒體,中國媒體也蜂擁而至,訓練營的氣氛熱鬧非凡。于飛即便只是站在場邊喘口氣,都有好幾位記者圍著他采訪。
那些與于飛熟識的老牌記者也趁機爭取采訪GOAT的機會。
ESPN的記者大衛·阿爾德里奇問道:“你們上賽季止步于西部決賽,經過夏天的調整,你認為你們離總冠軍更近了嗎?”
于飛對阿爾德里奇并不感冒。當年他被喬丹交易時,阿爾德里奇是替喬丹辯護的眾多記者之一。幾年前關于GOAT(歷史最佳球員)的爭論,阿爾德里奇的立場也站在喬丹那邊。
不過,盡管他是喬丹的堅定支持者,卻不像那些被于飛拉黑的記者那樣讓人反感。阿爾德里奇本質上還是講道理的。在于飛拿下第七個冠軍后,他也承認GOAT之爭已經塵埃落定。
作為一個業內影響力十足的理性客觀的記者,他最適合成為傳聲筒。
聽到阿爾德里奇的問題,于飛淡淡一笑:“我不這么認為。”
阿爾德里奇心里一緊,難道GOAT終于要發泄對管理層的不滿了?雖然簽下姚明是一手漂亮的操作,但業內很多人知道,這與快船的管理層無關,姚明選擇快船完全是因為他與于飛的私交。
如果不是管理層亂搞,快船現在會擁有格里芬和姚明的內線組合,優勢無窮。
就在阿爾德里奇以為于飛要開始批評管理層時,于飛說道:“我認為通過這個夏天的運作,我們已經具備了奪冠的實力。所以,這不是離總冠軍更近的問題——而是我們完全有能力在新賽季奪冠!”
聽到這話,沒人會感到意外。畢竟,這個男人在他13年的職業生涯里已經8次奪冠,沒人懷疑他在退役前還會再增加總冠軍的數目。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