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馬丁點頭:“我會把防守吸引到我身上。” “對了,”卡爾笑道,“就是這樣。” 當初,卡爾可能是雄鹿隊內對“嘉年華籃球”疑問最大的人。 現在,他可能是“嘉年華籃球”的頭號支持者。 于飛上場前,卡爾說:“為了所有人,打爆他們。” 雄鹿陣容進行了微調。 霍里換下萊特納,于飛代替德文·喬治,進攻持球,防守打四,阿里扎換下喬治。 雄鹿將防守重點放在比盧普斯、拉希德和漢密爾頓身上。 這會給普林斯和大本一些偷雞的機會。 暫停回來,普林斯正是因為阿里扎前去包夾比盧普斯,而得到弧頂三分機會。 普林斯季后賽里的三分命中率接近37%,并不是一個適合放空的對象。 這一球,他穩穩投進。 但這正是雄鹿的選擇。 讓普林斯隨便投,只要堵死漢密爾頓和比盧普斯的進攻,活塞的進攻端便沒有爆點。 然后,于飛來了。 讓活塞沒想到的是,于飛不叫擋拆,就在外線單打普林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可能是活塞最想看到的。 他們的防守體系正是為那些喜歡單打的外線球星所準備的,如果于飛打算這么做的話,那便是正中下懷。 底特律人只開心了幾秒鐘,然后就看見普林斯被于飛詭異的胯下運球節奏晃到一邊,而后利用反方向的橫撤步將彼此的距離拉得更開,隨即一記左側空位三分出手。 普林斯來不及防守,他的干擾直到籃球離手才到。 這等于是一次無效防守。 “唰!” 28比39 分差再回到11分。 霍里激動地和于飛擊掌,“就這么打,干死他們!” “你還記得那天最后的比分是多少嗎?”于飛問。 在雄鹿隊內,“那天”(thatday)是一個特定名詞。它代表著奧本山宮殿亂斗的夜晚。 “100比77。”霍里說,“而且,最后還有五分鐘沒打,我永遠也忘不了那一晚。” 于飛退到弧頂,說:“讓我們把那場比賽打完吧。” 活塞的進攻就像雄鹿的反面。 雄鹿的“嘉年華籃球”在各家球探的報告中都有一句帶嘲諷意味的評語:他們的比賽基本是不受限制的。 意思是,什么都可以做。 而活塞就沒有那么自由了,他們就像精密的機器一樣運作。 漢密爾頓借掩護跑位,接球,然后遭遇雄鹿的弱側夾擊。 為了保證球的安全,他快速將其傳出。 球來到拉希德·華萊士的手上,面對于飛的防守,他先靠打,然后轉身一記直臂跳投。 不中,于飛抓住防守籃板,背運晃過想對自己戰術犯規的拉希德,快速沖到前場,趁著活塞退防不及時,直接飆出一記讓拉里·布朗爆粗的追身三分。 “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