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瞬間,于飛合球,托起,身體挺拔地升上空中。 “唰!” 那幾乎是一記追身三分。 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分差回到4分。 追蹤于飛已有數個月的《體育畫報》首席作家加里·史密斯在看見他面對全美頂尖高中生還有如此表現的時候,心里有許多感悟。 他可能是在場的專業人士里最了解于飛的一個。 如果說,華盛頓州的4a錦標賽的強度不足以印證于飛的天賦,那么于飛在abcd訓練營的表現足夠說明一些事情。 更讓人著迷的是于飛的發力時段,這是翡翠隊幾乎要潰敗的局面。 這就是球星本色。 有很多球員在常規時間內表現出色,可一旦來到焦灼的關鍵時刻,他們會失準,找不到籃筐,然后錯失好局。 只有少數人可以承受住那股令人窒息的壓力,勇于承擔責任。 于飛命中那記三分后,挑釁地朝著安東尼做出抹脖子的動作,“卡梅隆,你再把球交給那個廢物,你們可要輸了!” 他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史密斯就坐在距離他不足10米處的前排。 他露出了微笑。 他在挑釁,也在離間,更在給對手上壓力。 盡管稚嫩,但對付高中生已經足夠。 這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少年,讓史密斯想起了鼎盛時期的拉里·伯德。 于飛的身上有一種奇特的魅力,它吸引著史密斯這種富有洞察力的觀察家。 安東尼上鉤了,他的確不希望球隊的優勢被萊尼·庫克一人葬送,于是無視掉庫克的要求動作,面對于飛的防守,果斷持球發起進攻。 這場比賽最受關注的兩人準備分出高下。 安東尼用一記高難度的跳投回應于飛。 而后,于飛一個變向拉開安東尼的防守,再次完成突破扣籃。 安東尼運球到前場命中弧頂三分。 于飛一記樸實無華的干拔三分。 兩人的對飆持續到比賽的最后90秒,安東尼投出三分,但沒進,且在落地時崴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