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觀眾們感到一股巨大的悲傷堵在心頭。 前一刻,還是意氣風發(fā)的霍去病,這一集就突然離世。 他才24??! 他們和劉徹一樣,感到了巨大的悲痛和惋惜。 觀眾里還有小朋友們,不知道歷史,驚訝地叫道: “爸爸,霍去病哥哥去世了?怎么會這樣?” 爸爸們想起電視劇的畫面,嘆息道: “因為霍去病哥哥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回到天上了?!? “什么使命?” “保家衛(wèi)國?!? 此時,成蘭云默默品味著蘇哲的選擇,贊嘆道: “哪怕是最后一個鏡頭,也不是死亡,而是在草原上馳騁……” 這樣演繹,霍去病給觀眾們留下的最后印象,就還是那個鮮衣怒馬的少年將軍,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冠軍侯! 就像他在歷史中留下的,永遠是一個年輕而璀璨的剪影。 成蘭云想起最后的鏡頭,那一圈金色的輪廓光,將霍去病襯托得仿佛要成神一般。 這種感情無法通過臺詞說出來,卻可以通過畫面,反倒更能深入人心。 這就是所謂的鏡頭語言。 “好用心的設計,好厲害的選擇。” 成蘭云心中贊嘆著,在網絡上看著評論。 作為一個文藝女青年,她不喜歡上微博看粉絲拍馬屁,更習慣去某瓣尋找更專業(yè)的評論—— 【太厲害了,蘇哲的霍去病,在我心中已經封神。】 【華夏不需要神靈,英雄的靈魂自會護佑這片大地——比如霍去病?!? 【病魔早早奪去了霍去病的生命,卻也讓他在人們心中永遠年輕?!? 【我宣布,蘇哲之后,再也沒人敢演霍去病了?!? 提起某些角色,雖然演過的人有很多,但觀眾們永遠只會想起特定的演員。 比如楊過…… 比如諸葛亮…… 比如李尋歡…… 在他們之后,其他人再演同樣的角色,都只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如今,蘇哲的霍去病,也成為了同樣的滄海與巫山。 無人可以替代。 “我徒弟真厲害。多少演員一輩子,都留不下這么經典的角色。” 成蘭云心中自豪,給蘇哲發(fā)了一個短信: “你出師啦!” 蘇哲謙虛回復: “你《易燃易爆炸》學會了嗎?不會就趁早叫我?guī)煾?!? 成蘭云翻了一個白眼: 草,欺師滅祖的東西! 蘇哲逗完成蘭云,也看著網絡上的贊譽,心中也不免有些得意,比《詩歌電臺》五白金更自豪。 他的歌都是抄的,內心深處其實并沒有太得意。 但霍去病這個角色,全靠他自己試鏡爭取,認真鉆研,沒有前世的角色做參考。 能夠獲得這么熱烈的好評,怎么能不讓他自豪? 在大眾眼里,一向謙虛的蘇哲也不由飄了,在微博上猖狂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