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我看節目單了,《時間去哪兒了》,不是上過J省春晚了嗎?好歹來一首新歌啊!】
【嗨,雖然我支持蘇哲,但有點糊弄啊!小破站總這樣,花大錢請明星糊弄。】
【但春晚太爛了,我寧愿聽蘇哲唱歌。】
雖然評論有贊有貶,但鑒于春晚實在太難看,很多觀眾寧愿打開手機,看一眼拜年紀,看看蘇哲的節目。
晚十點,黃金時間。
在蘇哲的節目播出前,觀看直播的觀眾們就明顯看出,彈幕數量迅速增多,大多數都在問:
【到蘇哲了嗎?】
【專門為蘇哲而來!】
觀看人數增加得更恐怖,原本只有不到一千萬的觀眾,但臨近十點時,就像一道火箭,迅速上升著。
等十點整時,觀眾數已經接近兩千萬!
人數翻倍!
小破站都震驚了,他們請了這么多明星,卻第一次感受到這么明顯的引客量。
“請蘇哲太值了!”
其實,這也與春晚拉胯有關,如果春晚好看,哪會來這么多觀眾?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節目名出現——
《時間都去哪兒了》。
名字很正常,但接下來的字幕就不太正常了——
【小品《時間都去哪兒了》】
【編劇:蘇哲】
【表演者:蘇哲、小潘同學】
觀眾們都懵了:
【小品?】
【這不是一首歌嗎?】
【還是蘇哲親自編劇?】
【沒寫錯吧?!】
他們滿腦袋問號,不由擔心起節目質量:
如果是一個完全不好笑的小品,還不如唱老歌呢!萬一還不如春晚,支持蘇哲的網友們多尷尬啊。
但蘇哲卻很有信心。
這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上大鎖的作品,另一個十分出圈的名句“內魚(娛)完了”,也是他的本子。
大鎖的本子以諷刺、戲仿現實為主,一旦抓準了點,就特別容易出圈,大規模流傳。
在觀眾們擔心、期待的目光中,節目開始了——
【房間里,小潘同學愁眉苦臉地打著電話:
“喂,領導。你放心,今晚12點以前必交稿!交不上我是狗!”
但掛了電話,他立即變臉,看著墻上的鐘表,表情淡定:
“催什么催?這不才十點嗎?”】
小潘同學雖然不是專業演員,但他常年拍段子,有一套從草根總結出的表演方法,很討喜,簡單的劇情也表現出不錯的效果。
彈幕上已經出現了【哈哈哈】【小潘真有意思】【感覺還行,不尬哎】之類的贊賞。
但大部分觀眾不是來看他的,期待著蘇哲的登場。
如他們所愿——
【蘇哲突然從角落里跳出,穿著一身綠色的風衣,露出得意的笑容:
“就是嘛。”
此時,背景音樂響起微信的消息提示音。
“微信,你怎么老彈出來?”小潘同學抱怨道,“幫我在朋友圈喊一嗓子,十二點之前,必交稿!”】
觀眾們立即看明白,原來蘇哲是擬人化的微信!
【這設計有意思哎。】
【光看設定,就比春晚高不知哪里去了。】
彈幕越發密集了,但還沒到笑點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