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衛青”是反派?劇組是怎么想的?】 【抵制《風中謠》!】 【以為是“風中歌謠”,原來是“風中謠言”!】 這些聲音此起彼伏,立即掀起一陣浪潮。 但《風中謠》劇組在上次的風波后,重視了蘇哲以前提出的意見,提前做好了準備。 在輿論風波剛出現,他們就提前準備好了應對話術—— 【文藝作品允許虛構!《三國演義》都是虛構的,華雄是孫堅殺的,卻寫成關羽的功勞,不照樣是名著?諸葛亮借東風、空城計、七星燈、嚇司馬,哪個不是胡編亂造?】 【以上沒有抹黑?那潘美呢?功勞比楊家將大多了,憑什么成為反派?】 【而且蘇軾也罵過衛青,說明衛青是爭議的!劇組一起罵罵怎么了?】 不得不說,《風中謠》劇組準備得很充分,一下子把反對的輿論打蒙了—— 如果《風中謠》拉其他同樣虛構的電視劇下水,并沒有什么用,只會被一起罵,還會被同行嫉恨。 但拿《三國演義》《楊家將》、蘇軾來當盾牌,就很難攻擊了。 衛青雖然貢獻很大,地位很高,但在大眾間的知名度,卻比不過三者。 《楊家將》算是名氣最小的,也多次改編成電視劇,出現在影視劇上的次數比衛青更多。 《三國演義》就不用說了,里面比衛青大眾知名度高的武將,少說有兩位數。 至于蘇軾,這可是能和詩仙李白爭奪詩歌藝術圈頭把交椅的人物。 這讓反對者怎么說? 尤其是蘇軾,直接針對衛青,想罵劇組,先罵蘇軾,來吧! 見反對輿論失聲,《風中謠》的制片人終于松了一口氣,心里慶幸: “幸好蘇哲之前提出來過,讓我提前做好了準備,找了公關公司找了完美的說辭,否則這一關真不好過!” 他哪怕過關了,心中也充滿了懊悔: “哎,但這下子,收視率肯定會下降了!早知道我寧愿虛構一個反派啊!” 其實不用虛構,讓江充來當反派就行了,本來就是酷吏,后來搞出巫蠱之禍,害死太子劉據,說他想謀害太子黨霍去病絕對沒人聲討。 制片人心中充滿了懊悔,其他人卻覺得這一系列操作雷厲風行。 連詩媛的經紀人就教訓她: “看,讓你輕信蘇哲!他就是個偶像出身的歌手,懂什么輿論操作?劇組這才叫翻手為云覆手為雨!” 她不斷搖頭嘆息: “你輕易切割,現在好了,圈內都將功勞算在崔澤安頭上,你下部戲還怎么提咖?” 連詩媛看得很意外: 難道蘇哲真錯了? 大眾的感情被傷害了,只要能糊弄過去就行了? 最容易欺騙的,就是盲目的大眾? …… 但所有人都沒想到,劇組的操作,卻引來了一些狂熱粉絲。 她們想以實際行動支持《風中謠》,卻做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蘇軾罵衛青屬于時代局限性,不認同但理解。畢竟是宋朝,重文抑武,蘇軾受到時代影響很正常,主流社會思想就是武將再牛逼都是垃圾,沒辦法。 下一章稍晚一點兒。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