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那馬戶不知道他是一頭驢
那又鳥不知道他是一只雞
勾欄從來扮高雅
自古公公好威名】
到這一句,有些敏銳的聽眾已經察覺到不對勁了。
他們提出疑惑:
【難道是嘲諷?用了什么典故,沒聽出來啊!】
【看表情,好像是嘲諷。】
這時,甘蔗們也在洗地:
【哥哥是先鋒音樂,音樂探索從來不看好不好聽,你們這幫土鱉!】
【音樂天才,你們當然不懂!】
各種彈幕混在一起,反倒沒有引起重視。
主流彈幕還是在說:
【不好聽。】
【有點怪。】
【聽不懂。】
看到這一幕,制片人終于放下心來,預計蘇哲會受到輿論詬病,不再想懇求蘇哲留下,呵呵一笑,自信道:
“蘇哲,多謝你自爆,這下淘汰伱就有理由了,還會引起一波關注,替節目炒作!”
他算盤打得很響,可惜蘇哲聽不到。
在一陣伴奏后,蘇哲繼續唱著:
【打西邊來了一個小伙兒/他叫馬驥
美豐姿/少倜儻/華夏的子弟
只為他人海泛舟/搏風打浪
龍游險灘/流落惡地】
聽到這段歌詞后,谷逸飛感覺有些熟悉,喃喃自語道:
“馬驥?羅剎海市?感覺在哪里看到過。”
可惜他雖然是老前輩,但文化功底并不算很深,沒有想起蒲松齡來。
其他人更別說了,不客氣的說,這幫人肚子里的墨水加起來也不夠一瓶。
也就宋暉還有點兒文化,但也不多,才子佳人或許懂一些,志怪卻也是盲點。
但蒲松齡畢竟是上過教科書的人物,自然有知道的觀眾,立即發彈幕:
【我知道了!《羅剎海市》是蒲松齡的!】
【對!我也想起來了,馬驥是里的主角。】
【?講了啥?】
【馬驥和龍女的愛情故事吧,反正就是古代常見的幻想故事,窮秀才娶仙女、龍女、狐貍精之類的。】
【這不是關鍵吧,我怎么記得前半段是以丑為美?】
彈幕很多很亂,觀眾們也來不及分辨,就聽到蘇哲繼續唱著:
【他見這羅剎國里常顛倒
馬戶愛聽那又鳥的曲
三更的草雞打鳴當司晨
半扇門楣上裱真情】
諷刺意味更重了,彈幕越來越興奮。
聽懂文藝作品里隱含的諷刺,其實是一種非常愉悅的體驗,就是那種——
“大家都沒我聰明,只有我懂你”的優越感;
還有“一起直面黑暗”的正義感。
【快去找原文!蘇哲絕對意有所指!】
【興奮起來了!蘇哲想說什么?】
恰好蘇哲的歌詞也越來越露骨:
【它紅描翅那個黑畫皮綠繡雞冠金鑲蹄
可是那從來煤蛋兒生來就黑
不管你咋樣洗呀那也是個臟東西】
“那也是個臟東西”!
從這句起,一句比一句狠,直到最后,蘇哲唱出:
【那馬戶又鳥是我們人類根本的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