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炫技之后,蘇哲放下話筒,而外援團高亢的x藏民歌伴著童聲,回蕩在舞臺上。 專業評審團們奮筆疾書: 神來之筆! 粗獷的民歌和稚嫩的童聲,很好地協調了蘇哲空靈的聲音,讓他的聲音沒有飄到天上去,反倒扎根高原,唱出這片土地的故事。 觀眾們可能無法聽出這些設計,但對美的本能讓他們驚呼: 【好聽!】 【剛聽到開頭就被吸引住了。】 【這個男人帶來太多驚喜!】 隨著節奏,蘇哲繼續演唱,聲音始終清亮圓潤: 【阿刁 你總把自己打扮得像 男孩子一樣/可比格桑還頑強】 【阿刁 虛偽的人有千百種笑 你何時下山/記得帶上卓瑪刀】 …… 專業評審團驚嘆: “高音技巧很純熟。” “嗓子機能也好,一般男歌手都得轉假音才能頂上去,他竟然全靠真聲。” “他唱民謠的,肯定不能練假音。能這么唱,純粹是老天爺賞飯吃。” 有鏡頭一直對準專業評審團,彈幕好奇詢問: 【他們在說什么?哪位大佬解釋一下?】 【假音是用聲帶邊緣發聲的技巧,能夠高于正常音域。但長期使用假音,會損害中音區音色。民謠最重要的就是中音區,明白嗎?】 【原來如此,那上帝也太偏愛蘇哲了吧?吻了他的長相,又吻了他的嗓子!】 蘇哲高音炫技之后,又開始說唱: 【受放逐/困惑/自由/就像風一樣吹過/坎坷不平的路途】 系統沒獎勵蘇哲說唱技能,但他畢竟有練習生的底子,要知道練習生的四門功課分別是—— 唱、跳、rap…… 而在說唱中,蘇哲拋棄高音技巧,反倒更加投入感情: 【可我/還是不會/因為痛就放棄希望/受過的傷長成疤/開出無比美麗的花】 循環往復,他在吶喊,在咆哮,在向命運宣戰。 直到這時,觀眾們終于拋開他的唱功,開始注意到歌詞,注意到歌詞中蘊含的悲傷與力量。 在后臺,嘉賓們更加敏銳,更能捕捉歌曲的感情。 宋暉搖頭嘆道: “才氣側漏!我一直以為,寫民謠要靠積累,靠人生感悟,沒想到蘇哲年紀輕輕……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