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喜歡藝術的人來說,如果單純是為了欣賞,那只需要要弄明白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知道什么樣的作品是好的。 這個其實不復雜。 只要自己喜歡的就是好的。 除了競技體育項目外別的愛好項目幾乎沒有一個統(tǒng)一標準。 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吳儂軟語江南小調陽春白雪下里巴人豪放婉約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灰等等,沒有誰規(guī)定說只有某樣才是好的。 也確實如此,哪怕再多的人說的天花亂綴的東西我不喜歡那怎么能稱得上是好作品呢? 最起碼對于不喜歡的我來說不是好作品。 所以做為欣賞,覺得好加上自己喜歡就可以了。 等到自己眼界高了,自然就會想去了解得更深入了。 如果再更進一步,就向專家(褒義詞的專家)方向努力了,那時就可以從理論上證明自己喜歡的東西為什么好了。 但對于想要從事這個行當的人來說,那就不能僅僅是直覺喜歡這樣簡單了。 不論我們選擇了哪一項,最初的目的是一定要在自己喜歡的這一項達到自己能達到的最高高度。 如果沒這個想法證明我們還不夠喜歡。 那也就無從談起別的了。 從高中時起直到現(xiàn)在,我對于想把一個愛好做到更好一直是堅信要做好四個字,從來沒變過。 這四個字就是“宏”“約”“深”“美”。 宏約深美,原為閎約深美,最初來源于清朝張惠言的《詞選序》:“唐之詞人,溫庭筠最高,其言深美閎約”。 提到溫庭筠,第一想起的就是“花間派”,那句著名的“過盡千帆皆不是”就出自他的《望江南》(詞牌名,又名憶江南)。但我最早知道這四個字并不是從《詞選序》中,而是源于《美術向導》創(chuàng)刊號。 《美術向導》是朝花美術出版社的期刊,創(chuàng)刊于1986年,當時是雙月刊,現(xiàn)在仍然存在,是我當年為數不多的美術資料之一,里邊的東西都很實用,理論上也都偏向易懂,最關鍵的是,現(xiàn)在的我已經明白了,當年這些只知道人名的人現(xiàn)在都是天花板級別的大家。 盡管有些人當年還很年輕! 這對于一張白紙的我,學畫一開始就接觸到這么高層次的正確的東西,其重要性與幸運性不言而喻。 真的是很幸運的。 創(chuàng)刊號這期刊登的都是大家。 有講中國畫透視的王學仲先生,版畫的李樺先生,教楷書的歐陽中石先生,講國畫的盧沉先生,講色彩的劉克敏先生,講人物畫白描技法的陳謀先生,講中國美術史的薄松年先生等等。 畫過連環(huán)畫《長生殿》的盧延光寫了《下午茶》,那個時候他就強調了藝術的大千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條條道路可通bj,而在這摸索奮斗中,重要的是你自己的特點和個性......老是跟著別人學步、模仿是沒有出息的。 還有素描大師錢紹武,寫了《素描談》,我的許多素描知識都是這篇文章中得來的。盡管以后我看了不少素描書,但對素描骨子里的理解還是他說的,素描是一種造型訓練體系,包括了觀察方法、描繪方法和與之相適應的一套規(guī)律性知識(如透視和解剖)。 我一直是這樣理解素描的。從他那里我學會了整體觀察。先整體后局部,先打總體輪廓,然后再確定局部比例,要前后左右地了解一個物體。還有就是從他那里學到了直線畫法,這讓我在畫任何事物都習慣了先以直線開始,即使明明是圓形物體也強調以直線打輪廓。 可想而知,當年養(yǎng)成的這些習慣是多么重要。 前些時候上中央美院的網課,其中葉南教授還專門提到了錢先生的素描理解。他進一步把素描觀察方法提煉為從大到小、從方到圓、從直到曲、從平面到立體...... 再一個錢先生的人體素描也是我一直敬佩的,他可以用極簡練的幾根線畫出人體的美感,這絕對是真功夫。 畫過至今仍然在中央美院排在前三的大衛(wèi)素描的徐冰,那個時候還很年輕,他連載了《素描概述》,明確提出了素描的主要任務是要培養(yǎng)四方面能力,從根本上理解素描造型的科學規(guī)律,建立適應繪畫需要的觀察方法,提高眼睛的感受力,鍛煉實現(xiàn)畫面的具體能力。還有就是他在文中結尾提到,徐悲鴻先生認為素描在繪畫領域中的作用,相當于理工科中的數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