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于如今把電腦當成一個普通工作工具的人來說,很難想象我剛參加工作時,電腦是不能放在普通的辦公室的,要放在專門的電腦房里。 那是一間裝修得很豪華的房間。 那時的裝修風格幾乎是千篇一律的,也不知道誰是第一個。 墻面要用膠合板(現在的年輕人應該不知道那是什么東西了)打上一圈1米2高的墻裙,然后棚頂也要用板子裝飾起來,因為用膠太多,基本上裝修過的屋內都很刺鼻,但當時根本沒有環保概念,沒人當回事兒。 在一面主墻的墻面上是一幅很大的放大的山水畫照片,以瀑布居多。照片上覆蓋著一層塑料薄膜,畫的四周用三四條裝飾條圍著,頂棚是一圈孔燈。 這就是當年的裝修風格,不論單位還是家庭全都一樣。 有條件這樣裝的基本上都是單位的電腦房,家里幾乎沒這樣裝的。畢竟對于大多像我這樣一個月掙100多元的人來說,幾萬元的裝修費是比天文數字還天文的數字,想都沒敢想過。 裝修好的電腦房里面擺著兩三臺電腦,門口的指示牌上寫著機房二字,房間里邊的窗戶要裝上厚厚至少兩層的不透光的窗簾,地上要鋪上厚厚的紅地毯,進屋要換上拖鞋,腳踩上去寂靜無聲,很有一種莊嚴感。 那時的電腦還是使用dos命令,黑黑的屏幕,只能顯示著一串串的英文,我們都不知道它能干什么,只知道很高檔。這點很像現在的“文學家”、“畫家”和“書法家”,我們都不知道他們說了什么,畫了什么,寫了什么,但他們就是高大上...... 那時候的電腦在我們眼中連打字機都不如,因為它還不能打字-確切地說,是不能打中文,要想打字得用一種叫打字機的東西,有專門的打字員。我見過的最早的打字機應該是鉛字版的,用一個可以上下左右移動的設備,找到要打的字上邊,按一下鍵子,就會把這個字從下邊的裝著一個一個鉛字的板子中吸上來,打到蠟紙上(那個時候沒有打印機,得用蠟紙進行油印)。我剛到天然氣公司經理辦的時候,打字室雖然已經使用上四通打字機了,可以在一塊屏幕上顯示要打的東西,但這個鉛字打印機仍然在,在很長的時間里屋里仍然有許多鉛字,沒有第一時間淘汰。 這就是當年用的四通打字機,沒用幾年就被電腦淘汰了。新的東西、新的習慣、新的用途淘汰舊的真的是毫不留情啊!就像前些年流行于網絡的一句用語說的:“時代拋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打一聲。我要毀滅你,與你何干?” 又跑遠了。 然后又過了一些時候,有人發明了一套操作系統,叫ucdos,每次打開電腦后,就敲上這五個字母,這時候就可以打出漢字了,也隨機出了幾款軟件,那時可選擇的一個是wps,一個是word,還有一個可以編寫表格的叫cced的軟件。 仍然記得當年我用了一段時間的ucdos下的wps文字處理系統界面,之所以這個版本只用了一段時間,是因為很快就被windows淘汰了,這個一定要記錄一下,當年的記憶啊! 值得記錄的還有這個期間我學會的五筆字型輸入法。最初因為字數多的文章有打字室,所以沒有多少需要自己打的,我一度以為拼音打字就足夠了,后來因為自己總寫東西,打的煩了,就學了雙拼打字,把一些ong了什么的變成了一鍵了,速度一下子快了不少。再后來看到打字員們用的都是五筆,好奇之下,看了一下字根,當年的記憶是真的好,沒幾次就記住了,試過一下,基本上都可以打,有些打不出來的再切換回拼音也不遲,就這樣最后練成了五筆字型輸入。 我曾在我愛顯擺的歲月中炫耀了我打字速度,基本上正常的語速下打字速度可以跟上說話速度,這讓我相當驕傲。 可惜現在出現的訊飛語音基本上可以對說話的識別率達到99%,包括標點符號。時代又一次無情的開始了拋棄打字速度的時候除了我們單位的田館長外沒人告訴我。我要低調了,因為我的打字速度不再值得炫耀了。 我用的是wps,用得很熟(從dos版的一直用到wps97、wps2000后一直沿用至今,到現在幾乎也不習慣用word),并一直以為電腦就是大一點兒的打字機,直到遇到我們單位財務科的一位同事。 那天晚上,我偶然在單位看到他在電腦上操作,那是我沒見過的畫面,盡管畫面仍然是黑白的(最早的電腦顯示屏都是黑白的),但上面卻有個小人,還可以跑動,遇到一些障礙還會跳躍。然后他進了一間屋子,桌子上有三個瓶子,只聽這位同事解釋說,其中只有一瓶是解藥,這是隨機的,然后挑了一瓶讓小人喝,運氣不在他這里,小人倒下,game over了。這個全程都是英文的小場景就是我第一次接觸的電腦單機版游戲的一個畫面,以至于我快三十年了仍然記得清楚。 小人倒下后就得重來,再次一點兒一點的走,一個障礙一個障礙的跳,鍵盤操作(那時候沒鼠標)很費事兒,同事可能不耐煩了,就關機走人了。 那個時候我才知道原來電腦不僅僅是個打字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