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能給九黎指引的人-《大周守藏史》
第(1/3)頁
大周守藏史大庭舊話第九十八章:能給九黎指引的人方入洞窟,風允就感覺到一股駭人的腥風,從洞窟內部吹來。
“這洞窟存于此不知多少年了?”
翻譯之巫翻譯,那二長老道:“存于此不過幾十載,但此地卻比百越王宮還早開建。”
風允從二長老的話中明白,此地比百越王宮重要。
或者說,是仡氏的底蘊所在。
但這讓風允躊躇,他真的可以進去嗎?
二長老見狀,夸贊道:“嘿,你這娃崽,倒是和我們這的人不一樣,有啥避諱的,能讓你看的自然是你能看的,不能讓伱看的,你就是叫我阿爸阿爺,我也不能給你看啊。”
風允聞聲一笑,這老頭倒是活潑。
但卻給了風允一些親切之意。
百越人淳樸,熱情。
與之周人的君主之行,禮制不同,這里的人較為直接。
對比二長老與宗伯,一為山中靈,一為云中君,各有風采,其性各善。
與之,風允似乎看見了前世山野之民的景象。
他心道:或許只有這樣,不被外界打擾的地方,其習俗才能保存數千年而不變質。
風允在面對百越王時還能在百越王身上看到政權的高傲之處,但在長老這,卻只看見了人心的自然。
一瞬間,風允的拘束也無,大步跨出,隨著二長老入洞窟。
但身上的曲裾約束,他差點踉蹌跌倒。
禮啊!
風允無奈,只能緩步行走。
“二長老,可否說一聲這洞窟的故事,這窟可是九黎族宗祠?”
風允的話隨著翻譯,二長老笑了笑。
其笑聲在洞窟中傳蕩,爽朗不已。
“這啊,不過是當初沒東西建,就選了這個地方。”
“但別說啊,就是讓我們搬走,我們這些老東西也不搬,這挨著洞窟建的屋子啊,冬暖夏涼,舒適得很。”
說了一堆絮叨的話,二長老才引回正題。
“這個洞窟吧,還是有講究的,你看這兩邊石壁上的壁畫,這些壁畫是我們九黎族從北遷徙到南的經歷,我們之所以優(yōu)先在洞窟里建,就是因為石壁比什么木板啊,墻啊能留的時間長。”
說著,二長老眼中含淚。
“我們原本的百越,是在現在的越國,而這里是古艾的地方。”
“這樣的遷徙故土,對我們九黎的部族來說,太平常不過。”
“你們炎黃的人啊,把我叫做蠻夷……只要我們在一個荒蕪的地方開荒,拾地,建立了國家,耕作糧食,你們看見這塊地被整理了出來,可以住人了,就開始攻打我們,驅逐我們……”
風允聞聲,渾身一震。
訥訥不知言語。
回想已知的歷史,少數之族,確實是被攻打,驅逐到更加荒蕪的地方……
風允還在思索,那二長老看見風允沉默,他勸慰道:“我老了,看得清楚了,要是年輕時候,我可不會和你們周人這樣和氣。”
“但是啊,娃崽,這就和打獵一樣,我們贏了就是獵人,輸了就是獵物……”
“哈哈,其實我們也看不慣炎黃部族的,要是打得過你們,我們肯定得打回去!”
“那個時候,這些洞窟的壁畫啊,就是我們回家的路!”
回家?
風允聞聲,倒是覺得自己狹隘了,人皆有立場,這部落之間自然也是。
欺凌者與被欺凌者,有時候看似沒有緣由的欺凌,但其實就是弱肉強食。
獵人與獵物……
風允恍惚,這或許就是百越國為何有稻而不全為農,依舊要去山野之間狩獵捕魚的緣由。
百越國尊蚩尤,其心中的家不在這,而是在洞窟壁畫上,指引的地方。
他們或許清楚,若是有人來驅趕他們,他們若是敗了的話,這里就不再屬于他們。
那時,只會耕作的他們,如何在山野荒地生存呢?
稻谷不是一天之內就能長出來的,而且需要適合耕作的環(huán)境。
而打獵就不一樣了……
風允此先還想著讓百越民盡數耕作,放棄山野,但現在,他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山野狩獵,或許就是他們的文化根基。
風允不能以自己在大庭學習的文化來套入百越,必須融合貫通,以九黎文化為根基,取周禮優(yōu)處而變化,不然他就是在毀滅九黎這個民族。
或者說,在毀滅九黎之前,他會被九黎毀滅。
“唉啊…”
“咚…咚…咚…”
洞窟內,二長老高高站立,手中不知何時尋來了個竹質的竹筒,似乎是一樂器,正用棍敲擊,隨之敲擊,他的歌聲在洞窟中回蕩。
“我們看古時…哪個生最早?哪個算最老?他來把天開,他來把地造……”
五言歌,交錯而出……
其聲洪亮,風允仿佛身處高山之上,觀望往前山嶺,其音震蕩,竟隱隱有道韻流露。
二長老是異人!
他在用九黎歌,帶風允了解這些壁畫的含義。
一旁的翻譯之巫不再言語,讓風允自行感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怀来县|
华容县|
通渭县|
原平市|
吴旗县|
尉犁县|
黄梅县|
拉孜县|
逊克县|
柳江县|
忻州市|
平陆县|
石楼县|
繁昌县|
广安市|
青龙|
曲阳县|
平舆县|
揭西县|
鲜城|
伽师县|
金沙县|
泾阳县|
格尔木市|
安龙县|
沐川县|
长岛县|
韩城市|
永安市|
陵川县|
河北区|
石阡县|
襄城县|
土默特左旗|
仙居县|
教育|
威信县|
湘阴县|
旅游|
马鞍山市|
明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