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方柏沒有回應,只是笑了下,直接拉母親走。 伯母看他方柏這樣,嘮叨著這孩子一點不懂禮貌,見長輩都不打招呼的,暗罵這種孩子就算考上大學,也不會有什么好出息。 到了樓下,母親一臉喪氣:“阿柏,媽會給你借到錢的,你安心復習就好。” “媽,我剛才說了,不要求那婆娘。” “你這孩子,說話怪里怪氣的,再說她也是你伯母呀。” “人家可不認我們這種窮親戚,以后你在學校別給她好臉色,我們不求她什么,這么多年過去,除了諷刺挖苦,你見人家幫助過我們嘛。 我剛才說了,我已經解決錢的問題了。” “你哪里來的錢?” “找老板要賠償的,有一千多,再加上我干活的那兩個月工資,除去買輛自行車,暫時夠用了。” 方柏不敢說五千,主要是不能讓父母擔憂,一千多賠償還在合理范圍內,多了的話,父母覺得他真干壞事了。 “你老板怎么同意補償你錢?有那么好心?” 劉鳳清有些不相信,但她兒子一般不說謊,信了五分。 “回家再說吧,一會兒天就黑不好騎車了。” 兩人來到自行車棚,母親看到兒子打開一輛新自行車的鎖,看來拿到補償金多半是真的。 她自己也打開自行車鎖,騎上車和兒子回家。 回家路上,方柏心情頗為復雜,想不到碰上這種糟心事。 就算沒錢,寧愿乞討,也不要向他伯母家借錢。 復讀的事,自己得努力點,要不考得不好,又被人家諷刺一回,還影響自己上學計劃。 有些親戚,可不希望別人比自己過得好。 你若過得不好,巴不得多踩你一腳,落井下石,更別提幫你。 活了那么多年,方柏對這種事看得比較淡。 對他來說,只要自己過得好就行,生活是自己的,并不是過給別人看。 但實際上,他還有家人,避免不了世俗,自己過得不好父母就被人笑話,被人看不起。 將近六點鐘時,方柏和母親回到家里,父親也剛從外面回來,說村里的豬肉不新鮮了,跑到鎮上去買了半斤豬肉。 方柏聞言,想不到父親為了買半斤豬肉,來回走了幾十分鐘的路,一股辛酸味涌進心頭。 快要炒菜的時候,方石走出廚房,遞給方柏一個500毫升裝的空酒瓶和一塊錢:“阿柏,家里沒醬油了,鹽也快用光了,到村小賣部打斤醬油和一包細鹽。” “好勒。” 方柏愣了一下,笑呵呵接過空瓶子和錢,往印象中的小賣部走去。 走到半路的時候,如果不是看酒瓶上還有一丁點醬油,他都不記得是打醬油還是打醋了。 小賣部在村中位置,走了幾分鐘才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