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下午六點鐘時,參觀者散去,展位只剩下工作人員,方柏難得閑下來喝杯茶。
青年報女記者難得看到方柏閑下來了,帶上攝影師想去采訪。
方柏認出對方,下午兩點時已經(jīng)拒絕過對方,人家沒有繼續(xù)糾纏,離去后,想不到參觀者散去后再過來。
女記者恭敬向方柏說道:“方總,能否抽點時間采訪一下?我們不耽誤你太長時間,也知道你忙了一天?!?
方柏略思索下,他還是比較敬佩那些遵守原則的媒體記者,而不像后世一些媒體記者,甭管你如何,瞎問一些敏感話題,還亂報道。
申城青年報,方柏對這個報刊的印象還不錯。
“可以,請坐吧,今天實在太忙,沒空接受采訪?!?
“謝謝,我們也知道有多家媒體想采訪方總,但又不好意思打擾?!蹦贻p女記者坐在方柏對面,得到他同意后讓攝影師拍兩張照片。
女記者把采訪提綱給方柏,方柏看了一眼,感覺哪些話題不可以問就直接拿筆打叉。
這種已經(jīng)算是專訪了,記者一般準備好提綱,讓被采訪者過目就是怕問了對方不愉快的話題中斷采訪。
待方柏準備好之后,女記者開始提問:“方總,針對伱所說的‘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目前引起社會較大反響,大部分民眾還是贊同的,但一部分民眾不認同,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方柏沒多猶豫,直接回道:“我是有說過那句話,現(xiàn)在,我還是會如此說。
但是,你漏了一句,對于窮人孩子來說,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
當然,我必須強調(diào)一下,讀書不是唯一途徑,360行,行行出狀元,這個邏輯關(guān)系,你能聽明白吧。”
女記者微笑點頭:“好的,理解,我也認同方總這句話,窮人孩子想改變命運實在太難了。
所以,方總你想通過捐款來幫助貧困孩子上學嗎?”
她采訪過不少人,一般人可沒有方柏對采訪話題這么敏感,知道人言可畏,回答問題感覺就是一個縱橫多年的老政客。
方柏略思索,回道:“你所說的是兩碼事,并沒有因果關(guān)系。
讀書是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我認同這個觀點,但并不是我捐款的初衷。
我捐款,是看到國家教育需要,同時也是一個企業(yè)的社會責任。
并不是我想才需要去做,而是有義務(wù)那樣做,不以個人情緒為。
“哈哈,方總邏輯非常清晰,非常佩服。”女記者僅通過一兩句話,就被方柏的交流思維征服了,說話滴水不漏啊,一般記者想抓住他話的把柄那是非常難的。
這樣的人,作為新聞發(fā)言官完全是沒問題的。
就是讓她有點不明白的是,方柏尚未足20歲,怎么會有那么深的社會閱歷,感覺看透了一些社會本質(zhì),跟老狐貍似的。
夸人家,人家不動聲色,毫無波瀾,只是微微一笑,她好想挖開人家腦瓜兒看一看,這到底是什么妖孽。
剛采訪兩句話,就被動了。
采訪工作,一向不是記者把握主動的嘛。
算了,人家牛比,就讓人家掌握主動權(quán)唄。
方柏繼續(xù)說道:“你應(yīng)該聽過一句話,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
我希望報道的時候,著重述說,有些人明白了,但大多數(shù)人并未明白。
或者說,隨著時代的推移,我們已經(jīng)忘記了這句話。
我們國家從1986年開始九年義務(wù)教育,我覺得這個政策非常好。
但是,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貧困,特別偏遠地區(qū),失學率非常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