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衛生廳這邊專門給醫療小組安排了一個專用的辦公場所。 醫療小組的平常就在省人民醫院,省醫院那邊也專門給醫療小組騰出了一個地方。 開過會,王江川就帶著方彥一群人到了省醫院。 “歡迎醫療小組的眾位專家。” 唐川帶著方彥一群人到了辦公地點。 “我讓人專門騰出來的。” 王江川笑著道:“方醫生看看還滿意嗎?” “還好。” 地方其實也就是一個值班室大小,里面各種辦公用具齊全,桌椅凳子還有電腦。 而且每個地方都有綠植隔開,屬于半私密的工位。 外面還有著牌子:中醫急危重癥值班室。 “很滿意,謝謝唐院長。” 方彥笑著道:“其實都要不了這么大的地方。” 急危重癥醫療小組和科室還是不同的,雖然小組現在加上方彥總共六個人,但是并不是六個人每天固定過來這邊上班打卡。 因為六個人都來自于不同的醫院,現在都還有自己的工作,所以小組的安排是,每天兩個人輪流值班,負責的不僅僅是省醫院,整個慶城甚至整個慶州省都在醫療小組的負責范圍內。 每一家醫院都會有急危重癥患者,像白存民、彭幼輝甚至方淵林,有時候也會被一些醫院請過去給患者看病。 看得就是一些醫院感覺到棘手,或者西醫應對不了的一些患者。 現在成立了急危重癥之后,再遇到類似的患者,各醫院就可以直接給小組辦公室打電話求助。 也可以把患者轉院送來省醫院這邊,專門由小組的專家負責治療。 不同的是,小組這邊也會和科室一樣,專門負責備案,記錄,存檔,突出中醫在急危重癥方面的地位。 方彥和林忠學商議的是,前期以中醫急危重癥醫療科研小組作為突破口,培養精英中醫醫生,以后中醫急危重癥醫療小組就可以常態化,專家也不僅僅就是現在的這些人。 如果是以各醫院為主,那么小組最終可能也會淪落為現在各醫院中醫科室的情況。 原本各醫院都成立中醫科室是好事,但是事實上因為缺乏有水平的中醫醫生,導致一些醫院的中醫科室完全就是湊數的。 甚至一些三甲醫院的中醫科室都成為了混子科室,偏西醫化相當嚴重。 相比西醫人才,中醫有水平的醫生是嚴重稀缺的,每一家醫院都配備中醫科室的情況下,中醫醫生是嚴重不夠的。 三甲醫院還能稍微好一些,下面的不少縣區級醫院的中醫科室,醫生們大都也就能開一些中成藥和純中藥制劑一類的藥,按照說明書和套藥套方來,早已經背離了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 “今天大家就先熟悉一下,明天正式上班。”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