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魏游子手札-《大魏宮廷》
第(2/3)頁
因此,從『魏游子』這個化名判斷。趙弘潤認為那很有可能是他姬氏一族的先人,甚至是宗族的先人,畢竟從字面理解,『魏游子』可理解為『游方在外的魏人』,而一般的魏人出訪巴蜀黔是沒有必要隱瞞真正身份,除非那人是姬氏一族的人。
畢竟趙弘潤的父皇魏天子曾提起過,巴人與魏人是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深仇大恨的。
而這一點,趙弘潤在此人文中描述中,找到了充分的證據(jù):在文中,魏游子有提過蜀人。有提過黔人,但唯獨就沒有巴人這個詞,倒是有不少『蠻人』、『夷』這類的代指,由此不難猜測。這位『魏游子』極有可能對巴人恨之入骨。
不過盡管如此,魏游子對巴人的深入了解,可絕沒有敷衍了事,他非但在文中注明了『巴』、『樊』、『目覃』、『相』、『鄭』這五個巴族最大的族群外,還詳細地記載了這五個大族群所分化的小族群,以及巴人以虎為圖騰。善于狩獵、捕魚,甚至能馴服猛獸等等的訊息。
然后就沒了,這一卷竹簡,所記載的就是巴族的由來、人文以及習性。
『我看這玩意有個屁用?』
無奈地將手中的竹簡放歸竹筐內(nèi),趙弘潤又取過另外一卷竹簡來。
很遺憾的,這一卷竹簡也沒有記載他想要知道的知識,而是記載了蜀人的人文。
跟被魏游子記恨的巴人不同,魏游子在文中大篇幅地贊揚蜀人的文化,當提到蜀人養(yǎng)育一種白色的“紗蟲”,用它吐出來的絲編織成滑溜的綢緞時,魏游子對此的評價是『嘆為觀止』、『真乃天蟲』。
趙弘潤翻了翻白眼,他總算是明白蠶為何叫做蠶了,可不是嘛,天蟲!
“嘿!”
隨手又將一卷竹簡丟入竹筐內(nèi),這次趙弘潤倒是沒有什么焦躁,因為他感覺,魏游子的游記手札的確有點意思,當然,如果這位先人能刨除一些主觀成見,別用什么蠻啊夷啊之類的代稱去稱呼巴人,趙弘潤相信自己能讀地更加通順。
還別說,在這個缺乏娛樂途徑的時代,看一看先人在游歷其他國家時所留下的記錄,哪怕其中有些東西是趙弘潤本來就知道的,他也感覺挺有意思。
不得不佩服,這位魏游子絕對是一位會“玩”的主,根據(jù)游歷的記錄,趙弘潤感覺這位先人的足跡似乎遍布巴黔蜀的每個地方,他“告誡”魏人:蜀人并不是他們魏人曾經(jīng)所以為的,是茹毛飲血的野人,事實上蜀地有著其悠長的人文,他們懂得耕種、懂得養(yǎng)蠶、懂得捕魚,是勤勞的人。
總而言之,就是贊美蜀人,貶低巴人,通篇都是如此。
由此趙弘潤猜測,這可能與當時大魏的國策有關(guān):拉攏蜀人,對付巴人。
而相比較巴蜀,魏游子對黔地的評價就要大打折扣了,原因可能在于他在文中評價黔地是『窮山惡水』,甚至于在文中又著重注明,『地不可養(yǎng)人、水不可活魚』。
趙弘潤起初實在很納悶,納悶于魏游子在文中所描寫的『不能使魚活命的黔水(黑水)』,究竟是什么,直到他看到了『玄(黑)且粘稠』、『氣味刺鼻』等描述后,他險些要吐血。
他懷疑那是石油。
石油能養(yǎng)魚么?不能!
出產(chǎn)石油的地方能種植農(nóng)作物么?不能!
魏游子對這片土地所評價的『窮山惡水』是沒錯,只不過,他沒有意識到這片土地的真正價值。
『天然易開采的石油……』
不得不說趙弘潤有些心動,畢竟石油那可是重要能源之一。不過仔細想想,目前他大魏好像并沒有用得到石油的地方,這份心動也就逐漸退了下去。
但不可否認,趙弘潤還是記了下來。就跟他記下巴蜀之地的那種白蠟樹與白蠟蟲一樣。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大足县|
浑源县|
凤庆县|
洮南市|
菏泽市|
昌吉市|
子长县|
兴山县|
棋牌|
博野县|
高雄县|
沁阳市|
江华|
随州市|
沧源|
呼和浩特市|
介休市|
绍兴市|
瑞金市|
临武县|
酒泉市|
南华县|
乌海市|
江孜县|
河北区|
汽车|
耒阳市|
台北市|
巫溪县|
静安区|
高阳县|
开封县|
弋阳县|
无棣县|
龙岩市|
兴业县|
东台市|
武城县|
乳山市|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