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不知為何,對面那名楚人,讓他感受到一股莫名的壓迫力。 不過這份疑惑,轉(zhuǎn)念間便被駱瑸收到了心底,畢竟眼下當務(wù)之急,是促成魏楚言和。 別看他們大魏眼下已與齊國達成了初步協(xié)議,但這并不表示他們大魏就樂意與楚國開戰(zhàn),彼此打地死去活來不可開交,從魏國自身利益考慮,自然是要盡量避免戰(zhàn)爭,這才符合本國利益。 最好,天底下除了他們大魏外,其余各國皆彼此征伐不斷。 當然了,這只是美好的奢望,但并不現(xiàn)實。 正在商議兩國言和的,是禮部尚書杜宥與楚使的副使節(jié)黃砷,整個紫宸殿內(nèi),一時間仿佛就只有這兩位在交談,其余諸人,只是靜靜地在旁聽著。 哪怕是方才挑釁大魏的固陵君熊吾,亦或是霸氣地震懾了對面那些楚人的肅王趙弘潤,此時皆安安靜靜地坐在各自的席中,聽著杜宥與黃砷的辯論。 按理來說,這種事關(guān)兩國外交的大事,本不應(yīng)該在這種迎賓宴上談?wù)摚鴳?yīng)該在更加正規(guī)的場合,在談判桌前。 但似乎那些楚人們并不在意這種小事,也難怪,畢竟似眼下的局勢,對于他們楚國是非常不利的,若是他們不能說服魏國,那么,魏國理所當然會向齊王僖靠攏。 也正是因為清楚這件事,因此,禮部尚書杜宥底氣十足,談笑風生與黃砷爭論,爭論著『魏國究竟倒向齊國還是倒向楚國更符合魏國的本國切身利益』這個問題。 而黃砷所做的,便是一個勁地抹黑齊王僖,直接將其形容成是一個喜怒無常的君王。 不過說實話,黃砷的話倒也是實際,畢竟齊王僖還真是那位一位喜怒無常、難以揣摩的君王。 據(jù)天下傳聞,齊王僖做事僅憑個人喜好,順他眼的人,哪怕只是一介馬夫,可能第二日就能登閣拜相;反過來說,若是齊王僖瞧你不順眼,哪怕你是宮廷內(nèi)高高在上的相臣,也就可能在第二天就直接叫你滾蛋,甚至是卷鋪蓋滾出齊國。 總而言之,那是一位你完全吃不透他究竟在想些什么的君王。 也正是因為這樣,齊王僖在齊國的貴族圈子里其實并不受擁護,只是那些齊國貴族們十分地忌憚王室,尤其是目前的齊王呂僖,因此,不敢提出什么反對意見罷了。 畢竟那是一位一旦你得罪了他,他就會立馬使你一無所有的“暴君”,所謂伴君如伴虎,事實上指的便是這類君王。 而禮部尚書杜宥自然不會僅憑黃砷這幾句話就改變立場,畢竟目前在魏人的眼中,素無交集的齊人,自然要比屢屢攻打他們大魏的楚人好的多。 直到黃砷丟出一句讓殿內(nèi)所有魏人大吃一驚的話來。 “若有朝一日呂僖不在了呢?”(未完待續(xù)。)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