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四十六章:熊拓到來-《大魏宮廷》


    第(1/3)頁

    大魏目前的冶鐵工藝,仍停留在『塊煉鐵』技術的范疇內,而以這種方式鍛造出來的鋼鐵,亦稱之為『塊煉鐵成鋼』,或者『塊煉鋼』,盡管大魏還未用這種鍛鐵技術真正意義上地鍛造出鋼材來。

    而趙弘潤所想到的最適合目前大魏技藝的煉鋼方式,便是『炒鋼法』。

    說實話,『炒鋼法』并不算最先進的煉鋼工藝,但不可否認,它『兩階段煉鋼』方式,是冶煉業的里程碑,是冶鐵工藝的重要歷史,同時,也是以目前大魏的工藝,稍加努力一把也能夠達成的。

    以一言蔽之,『炒鋼法』不算是趙弘潤所知的最先進的煉鋼工藝,但它絕對是最符合當前大魏工藝的,甚至于,哪怕運用個一兩百年,也不見得會落后。

    其實,目前大魏冶造局所采用的冶鐵工藝,亦能被歸類于『炒鋼法』的范疇,只不過還不完善。事實上,冶造局工匠們口中所說的『鐵胚』,指的就是可直接鍛造成形的熟鐵。

    以往冶造局給兵鑄局打下手時,便是通過將鐵礦充分燃燒得到生鐵,之后再進一步使其淬火祛除雜質得到熟鐵,即工匠們所稱的鐵胚,然后將這些鐵胚運往兵鑄局,借此賺得一筆在趙弘潤看來微不足道的經費。

    而之所以認為這種冶鐵工藝并不完善,那是因為冶造局的工匠們普遍用小爐來鍛煉得到熟鐵,所需人力不少但產量極低,因此,趙弘潤決定在大梁城外建造幾座土法高爐。

    而這幾座土法高爐,并不是用來煉鋼的,而是用來燒制磚塊。

    畢竟,若想要大批量地煅燒鐵礦提高生熟鐵產量,那么,煉爐的保溫性與封閉性便是一項難題。

    不可否認,工部早已掌握了燒磚工藝。尤其是在魏天子攻滅了宋國,大魏得到了宋國燒制瓷器的工藝資料后,燒制磚塊已經成為一件非常簡單的事,并且。工部以逐漸用火窯燒制出來的磚塊,取代以往的石磚與泥磚。

    而那種燒制出來后灰不拉幾的磚石,便是工部目前用量最大的『青磚』。

    但是趙弘潤并不滿意,因為青磚太脆,燒制成型后再次經過高溫。就會開裂、甚至是斷裂,倒不是說,是工部燒制青磚的工藝不佳,問題在于,燒制磚塊所用的黏土。

    那些負責燒制磚塊的工部工匠們,極有可能只是沿襲了宋人燒制瓷器所用的黏土,還不清楚,不同成分的黏土,所燒制出來的磚塊亦大有區別。

    不過在這方面,趙弘潤也沒有辦法。他只有用最笨的辦法,叫人從大魏全國各地運一些富有代表性的黏土,運到大梁他的那幾間土法高爐中,讓冶造局的工匠們逐一試驗,力求燒制出具有耐火特性的火磚。

    待等燒制出火磚之后,那才是能真正開始大批量鍛煉鐵礦的時候。

    在對王甫、陳宕、程琳、荀歆四人逐一囑咐過之后,趙弘潤就沒有再去冶造局了,畢竟他要做的事已經對四人吩咐過,王甫等四人自會照著他的吩咐去籌備。

    而在還未籌備妥當之前,趙弘潤就可以明目張膽地偷懶了。

    當然了。就只是這么一說,事實上,趙弘潤根本沒有偷懶的空閑,因為就當他準備帶著宗衛們出城去打打獵稍微娛樂一下時。守衛皇宮的禁衛統領靳炬,卻親自將一份書信送到了文昭閣。

    『誰給我寫信?』

    當趙弘潤收到那份書信后,著實有些納悶,因為在大梁,他可沒有什么書信來往的朋友。

    要么就是遠在鄢水、商水的那些原楚國降將們,可問題是。似屈塍、晏墨等將領,目前應該還在忙碌著修繕商水、鄢陵、長平三座城池,哪有什么工夫與他趙弘潤書信來往。

    趙弘潤疑惑地拆開了書信。

    只見書信上,僅僅只寫著寥寥八個字:『吾已至此,驛館相見。』

    『這誰啊,莫名其妙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兴市| 安国市| 衡东县| 永仁县| 水城县| 扬州市| 尼勒克县| 涿州市| 炉霍县| 宣化县| 习水县| 迁西县| 新乡市| 唐山市| 昌都县| 南皮县| 苏尼特右旗| 司法| 克东县| 鸡泽县| 张家港市| 陇南市| 清流县| 黔江区| 遵义市| 肃宁县| 屯留县| 正定县| 延安市| 丘北县| 中宁县| 平安县| 夹江县| 黄陵县| 剑河县| 化州市| 沂南县| 吴江市| 平顶山市| 广平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