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九章:肅王的手段(三)-《大魏宮廷》
第(1/3)頁
『糟糕了,糟糕了……』
自從方才起便一直在旁袖手旁觀的戶部尚書李粱,此刻是滿腹苦楚。
準許兵部與工部各自建造錢庫并掌管各自財政收支,這可是一件相當了不得的事。
記得在科場舞弊案一事后,吏部那個曾經的六部之首,一下子從高高在上的權利頂峰栽落下面,摔得粉身碎骨:主辦科舉的權益拱手移交給了禮部,而監督官員的權利更是被整個剝離出來,新設了一個御史臺。
曾幾何時,吏部官員們手握著『監查評績』的大殺器。
若是有哪個其余五部的官員得罪了吏部官員,那么,該名吏部官員主要在評價對方政績的時候注解一兩句類似『官風不正』之類的評價,就足以讓對方吃不了兜著走。
可現在,時代變了,隨著御史臺的崛起,吏部的威勢每況愈下,再不是當年一個吏部府衙凌駕于其余五部的局面。
這使得曾經那些邁步昂頭挺胸,恨不得讓眼睛長在頭頂的吏部官員們,如今只能夾著尾巴老老實實地做人。
而在吏部栽了跟頭的期間,戶部便逐漸開始冒頭了。
不夸張地說,曾經戶部除了畏懼吏部外,那是誰也不懼,畢竟戶部官員,掌握著大魏的國庫、經濟、物倉,說句通俗的,大魏國內的官員,每年每月的俸祿,那可是戶部來擬定的。
更別說似兵部、工部這等耗錢的大戶,每年到了該準備新式軍備、或者準備營造什么大工程時,兵部官員與工部官員就像求爺爺告奶奶似的,哀求戶部的官員能爽快地付錢,而不是有意無意地拖延個一陣。
對此,兵部向來很憋屈,因為他們每年要向戶部討要巨額的軍費,而這筆軍費,一部分用于支付國內衛戎軍、駐防軍的軍餉,一部分則用于研發并打造新式的軍器裝備。
比如浚水營魏兵人手一面的鐵盾。那可全是兵部轄下『兵鑄局』的鐵匠們給打出來的。
衛戎軍還好說,似浚水營、碭山營那些駐防軍的老爺們可不好伺候,虧欠軍費要罵、軍餉運至晚了要罵、新式的裝備不好要罵,反正在兵部的官員看來。那些駐防軍的軍老爺們,整天到晚除了訓練就是罵他們兵部。
可問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們兵部么?哪回不是因為戶部慢吞吞地交割那筆軍費的關系?
因此,別看兵部與軍方關系不好,事實上他們與戶部的關系更加惡劣。
總之一句話:若他們做得好,那是應該的;若做得不足。哪怕過錯其實在于戶部,他們也只能默默背黑鍋,被駐防軍的軍老爺們指著鼻子罵。
而工部的遭遇就更加值得令人同情了,作為舉國的負責基礎建設的府衙,他們給兵部打下手(煉鐵),給戶部打下手(鑄造印銅幣的大型模器),仿佛大魏國內最臟最累的活他們都干盡了,可結果,他們工部的地位卻始終在六部墊底。
『開荒三川之地』的設想被提出來多久了?可至今工部還未招募滿足夠的勞力,為什么?
除了大魏人口不如楚國密集外。最主要的原因不還是工部手中缺錢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桥区|
宁南县|
玛沁县|
诸城市|
莱阳市|
武安市|
固原市|
临澧县|
手游|
江门市|
集安市|
渝北区|
石景山区|
松桃|
日照市|
城固县|
洪洞县|
石首市|
黑水县|
喀什市|
南木林县|
龙岩市|
遵义市|
贡嘎县|
新闻|
扶余县|
湄潭县|
岫岩|
金秀|
漾濞|
冷水江市|
竹山县|
怀远县|
连城县|
隆化县|
临夏市|
墨脱县|
进贤县|
正宁县|
麻城市|
行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