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洪德十七年四月初二,大梁東門人聲鼎沸。 因為在今日、在今時,大魏天子將帶領東宮太子、眾皇子、以及眾朝中百官,在東門迎接此戰打敗了楚國而凱旋歸來的功臣:肅王趙弘潤與麾下浚水營軍士。 只見此時的東門,人山人海,相信那些蜂蛹至東門的大梁百姓們,皆欲爭相目睹一番那位今年才十五歲的皇室翹楚,天子膝下八子,肅王趙弘潤。 此時整個東門外,熱鬧非凡,密密麻麻的大梁百姓翹首以盼,時而與周圍的鄉鄰議論紛紛,猜測那位肅王殿下究竟是高是矮、是胖是瘦。 聽著周圍那匯聚如潮般的熱論,坐在皇輦上的魏天子一陣心涼:誰會想到,他們這些人最希望迎接的那位,此刻早已悄悄溜回宮去了呢? 『哼!兩勝兩負?嘿嘿……』 魏天子在皇輦上邪邪般笑了笑,那種仿佛人在崩潰時的笑容,讓在旁伺候的大太監童憲一陣心驚膽顫:肅王殿下回了皇宮,看來日后皇宮內又變得要熱鬧了…… 而就在這時,民眾中不不知是何人高喊了一聲:“來了來了!” 『來了么?』 魏天子心神一緊,終于恢復了天子的威儀,雖然他的兒子讓他有些難堪,但是撇除了那個劣子外,此戰仍有不少功勛之士,比如,那位他曾經的宗衛,如今的浚水營大將軍百里跋。 只見在遠方,揚起一片雪塵,無數壯實的大魏騎兵充當先鋒隊,向此刻大梁東門的百姓展示了他們魏國騎兵的雄武。 而在隊伍的前頭,浚水軍大將軍百里跋騎著高頭大馬,策馬緩緩向東門靠近。 “這位便是肅王殿下么?不像只有十五歲的樣子啊……” “廢話!這位是我大魏浚水營的大將軍,百里跋大將軍!” “那……哪一位是肅王殿下啊?” “不曉得……” “話說,為何百里跋大將軍是一個?不應該是那位肅王殿下么?” “不曉得……” 在路過道路兩旁迎接的隊伍時,當百里跋聽到那些民眾紛紛的議論聲時,他不由地哭笑連連。 的確。按理來說,作為此戰最大的功臣,肅王趙弘潤應該騎馬走在第一位,第一時間接受大梁百姓的歡迎。 可問題是。那位殿下此刻不在軍中啊! 就在百里跋有些恍惚之際,他忽然瞧見前方的皇輦上,魏天子緩緩步了皇輦,站在皇輦前恭候著。 百里跋心中一驚,連忙一夾馬腹。使馬兒一陣小跑,待等距離天子大概十丈遠時,他勒住馬韁,翻身下馬,牽著韁繩緊走至天子身前,單膝叩地,抱拳沉聲說道:“百里跋,幸未有辱皇恩!” 望著曾經年輕的宗衛,如今已是一嘴的胡須,魏天子不由地有些感慨。伸手彎腰將百里跋扶了起來,沉聲說道:“百里大將軍請起!” 說罷,天子忍不住小聲感慨道:“百里,你也老了啊……” 倘若說前一句只是例行公事,那么后一句天子的感慨,卻讓百里跋一陣心暖,不由得回憶起當初他們主仆在一起的光陰。 那時的魏天子,可是一派英武之氣,豈是如今這般兩鬢花白的模樣? “多謝陛下!”百里跋高喊一聲,旋即低聲說道:“去年卑職見陛下時。陛下兩鬢還未似這般……陛下要保重龍體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