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2章白馬黑-《詭三國》
第(1/3)頁
宛城。
舉城皆素。
不僅是街道店鋪的招牌上掛出了白麻,甚至連酒肆等娛樂設施都是暫時性的關閉了。
雖然龐山民并沒有下令禁止這些絲竹之聲,但是城中的商鋪還是自動的做了這些事情。
這年頭,小心為上。
更何況不管是從那個角度上來說,治理宛城的龐氏,都不能算是差的,甚至還可以評得上大漢優秀太守的稱號,如果有這個稱號的話。
不擾民。
不暴斂。
宛城之中當然也不可能完全杜絕腐敗,也同樣有吃拿卡要,但都在一個限度之內,沒有太過分,甚至比其他山東郡縣都要好。
沒錯,比腐敗更讓人厭惡的事情,是為了腐敗而腐敗。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宛城是一個還算是不錯的地方,而這個功勞,都被歸于龐德公身上。
但是說,在宛城之中,眾人對于龐德公的離世,有多么的哀傷……
這就見仁見智了。
龐統一身粗麻孝服,坐在靈堂之中。
這是內靈堂。
內靈堂布置得很簡樸。
幾條灰色黑色白色的麻布幔,構成了整個的主色調。
內靈堂內沒有什么人,只有龐統一人跪坐在一側。
沒有外人前來參拜,因為在外面還有一個靈堂,也同樣有棺木,布置的會比內靈堂更隆重一些,只不過在外靈堂的棺木之中放著的是龐德公的衣冠而已。
龐德公喜歡清凈。
所以不管是龐山民還是龐統,都希望龐德公死后也不會受到更多繁雜的侵擾。
龐統臉上并沒有太多的悲愴。
有人天天笑呵呵的,并非是代表著完全沒有什么憂愁,而是將悲傷藏在了心里。
燒紙錢?
抱歉,現在還沒有這個習慣。
當下大漢只是有將死者生前用的物品一同陪葬的習俗而已,所謂燒紙錢,先不用說大漢當下紙張還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昂貴的物品,同時燒所謂紙元寶給黃泉之下的習俗,也是佛教盛行時候的衍生物,要等到唐宋之后才漸漸地有這樣的風俗。
腳步聲傳來,龐山民也是同樣的一身孝服,走進了堂中,坐到了龐統身邊,然后長長的呼出一口氣。
龐山民很疲憊。
和龐統不同的是,龐山民還有一個宛城太守的職位,他不能說將所有的事務完全拋下不處理,他不僅是需要值守外靈堂,還需要出面處理一些宛城的事項,所以他同樣不可能悲傷痛苦,只管自己哭,其他什么都放下。
宛城很小,因為就只有一城而已,但是宛城也很大,因為這里幾乎是東西南北的貨物集散的地方。
對于龐統龐山民等龐德公的親屬而言,龐德公的去世當然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對于宛城之中的許多人來說,頂多就是覺得惋惜而已,真要說悲痛萬分,然后要千里送行什么的,其實大家都清楚,沒到那個份上,真要是有一些人表現得特別離譜,多半也是懷有某種目的裝出來的悲傷,或是八分假哭兩分真情。
要對付這些人,龐山民也很疲憊。
他坐到了龐統身邊,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到:『父親大人在世之時,最煩這些俗禮,甚至多次表示說不要架設靈堂,也勿需厚葬……可是未曾想,呼,這死后第一件事,不孝子就是忤逆了父親大人之意……』
龐統拍了拍龐山民的手臂。
先者已仙去,生者還活在凡塵。
『已經是從簡了,』龐統說道,『山民兄無須自責。』
龐山民低低的應了一聲,呆坐
在一側,久久不語。
此時此刻,就像是孔子罵子貢一樣,有時候一些事情,并不能以個人情感為標準的,尤其是當一個人身上了有更多的職位,代表了更多的符號之后。
如果龐山民不是宛城太守,也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龐山民完全可以按照龐德公的要求,默默的在鹿山之上尋一個風水寶地,讓龐德公可以靜靜的,不受到外人侵擾的春天看花,夏天看水,秋冬看落葉……
大漢的喪葬文化,是厚葬。
即便是在長安之中,青龍寺大論上,已經提出了厚葬不好,提倡節儉的議題,并且展開了廣泛的討論,但是要讓喪葬節儉的習慣從青龍寺大論影響到民間百姓的日常生活上,還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不厚葬,不隆重,就代表了不孝的觀念,在很多地方依舊流傳,尤其是在宛城這樣,混雜了許多山東之人的地方。
這種厚葬的觀念,是有利于宗族的。
龐氏一族,雖然出名的就只是龐山民和龐統,但是并不代表者龐氏上下就只有他們兩個人。『孝悌』觀念在大漢人的觀念里,依舊是占據主流。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邢台县|
清远市|
万州区|
奉贤区|
罗江县|
前郭尔|
关岭|
精河县|
子洲县|
德安县|
邳州市|
镇坪县|
随州市|
襄城县|
安达市|
民勤县|
平利县|
大宁县|
巴塘县|
安吉县|
新乐市|
巨鹿县|
赤壁市|
阳泉市|
虹口区|
岳池县|
宁武县|
兴义市|
哈巴河县|
利辛县|
镇远县|
溧水县|
丽水市|
无棣县|
永平县|
阿尔山市|
璧山县|
迭部县|
深水埗区|
化州市|
会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