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0章另類辯論(加更)-《詭三國》
第(1/3)頁
在孫權和曹操進行各種明面上和暗地里的勾心斗角,相愛相殺的時候,在長安三輔,又有一批滿年限的屯田佃戶轉職成為了農夫。
這些農夫在長安三輔各地的屯田所里面繳納原本的佃戶戶籍,換出了新的農戶戶籍,那種欣喜幾乎要從身上滿溢出來,也成為了近幾天三輔大地上的靚麗風景。
流民是沒有田畝的,或者說是失去了其原本的田畝。因此這些流民最好的結果,就是成為某個地主階級的佃戶,然后生生死死,一代又一代的佃戶,莊丁。
在關中,最大的地主階級頭子,就是斐潛。
只要人類還依附于土地,土地還是重要的生產資料,地主階級其實永遠都不會消失,頂多就是換一個名頭而已。
就像是大漢當下,屯田政策不是最好的,但是一定是最適合的。
這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任何政治都不可能脫離時代太遠。
斐潛當然也不可能例外。
在河洛關中為亂的過程當中,大批的士族家族或是滅亡或是逃離,于是都便宜了斐潛,使得斐潛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有了屬于斐潛自己的莊禾糧草來源。
給斐潛的屯田做佃戶的,除了少部分的戰俘奴隸之外,其余的基本都是流民當中招攬而來的佃戶,這些佃戶或是做五年,或是十年的契約,然后就可以根據年限獲取所對應的田畝。
這一項屯田政策,很順暢的就將流民組織起來,成為了斐潛三色旗幟之下最為基礎的核心力量。然后曹操和孫權就跟著抄作業了,兩個人也根據其自身的需求略有變動。
最大的變動,便是曹操和孫權都認為斐潛很傻,竟然還會主動的釋放土地,讓這些原本可以世世代代進行剝削的勞動力成為自由民……
可是曹操和孫權都不明白,可怕的不是階級壓迫,而是階級固化。
只要給最下層的階級一點希望, 即便是這個希望只有一點點, 也足以在很長時間之中支撐這這些人像是牛馬一樣耕地犁田。
斐潛釋放人口和土地, 關中士族即便是不爽,亦或是不情愿,也不得不跟著釋放佃戶和土地, 要不然就沒有任何人愿意去他們的莊園了……
在大漢當下,稀缺的是人口, 而不是土地。
就拿長安來說, 西漢元始二年, 《漢書·地理志》所記,京兆尹轄十二縣, 有十九萬五千余戶,合計六十八萬余人。
其中長安城有八萬戶,人口大約是二十八萬人。若將當時在長安的各種皇族、士兵及其他人員也都計算在內, 西漢長安鼎盛時期, 人口大概是五十萬左右。
東漢反而少了很多, 至于現在……
后世光長安一城, 就是千萬人口級別!
當然,后世的現代化的交通和物流是當下大漢所不能比擬的, 但是以斐潛現在對于長安的規劃和布置,支撐一二百萬的人口,還是沒有什么問題, 而且京兆尹周邊也有縣城,也同樣可以分流人口。
因此可以說, 如果關中士族不跟著斐潛做,那么這些流民, 這些勞動力的人口就會匯集到斐潛旗下去,而他們的莊園和田畝就會因為招不到人而導致減產, 甚至是荒廢……
別忘記斐潛還有《荒田律》,若是被認定為荒田的,就會被系統……呸,被斐潛強制回收!
雖然說這里面肯定還有操作空間,但是這樣一條律法擺在那邊,就已經是很可怕了。
那些狂妄自大的家伙,以為斐潛只是嘴上說說的, 根本不會執行的,尸骨都涼透了。
一邊是蘿卜,一邊是大棒子,自然就使得關中三輔的士族要跟著一起走。
如今, 長安三輔之地的流民,或者說是佃戶的成分,很復雜,各個地域的人都有,口音,習俗都不盡相同,如果隨意分配,亦或是像是大多數情況下任由各地域自行組織聚集,那么很可能關中三輔之地就多出了許多國中之國,縣中之縣來……
合理的規劃,使得在不管是哪一個區域里面,都不會因為某地鄉人占據多數而導致鄉黨的產生,再加上相互之間的貿易和商品流動,使得這些原本可能生出的壁壘被打破,最后成為一個大體上的整體。
等到這些佃戶轉化的農夫,在關中三輔生活了兩三代人之后,也就漸漸的從外鄉人,成為了關中人。
如今關中三輔,工商發達,貿易繁盛,種植業,養殖業,手工業等等,無論那個行當,都有利可圖,再加上和西域的商貿開通之后,大量西域的金銀刺激了關中三輔的經濟,使得這些行業的經營者,不論大小都吃到了相當多的紅利,因此這些士族子弟,才在斐潛一而再,再而三的嚴肅處理,整風治吏的手段之下,服服帖帖。
就比如司馬一家,為什么風評很好,甚至可以說不僅沒有吃拿卡要,甚至還從家族之中拿出錢財來補貼一些貧困子弟,寒門學子?是因為司馬家族有那么博大的胸懷,寧可自己餓肚子也要支援斐潛的偉大事業么?
并不是。
司馬家之下,在平陽,在安邑,在長安,在臨晉,都有店面,有莊子,而且在西域祁連山,還有金礦的有限年限的開產權……
龐氏,黃氏,還有其他士族,韋氏,杜氏等等,一樣如此。
要不然呢?
真以為上嘴皮碰下嘴皮,噴點口水畫個大餅,到了年終就各種找理由將做了一年的老員工一腳踹飛再招新人,同樣的姿勢再來一遍的公司會有多大出息?
當年西涼大亂期間,不少關中河洛士族舉家搬遷了,后來等斐潛重新治理好了,安穩了,便是一大堆的士族子弟抖著各種地契房契,又重新回來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里县|
永登县|
龙陵县|
陈巴尔虎旗|
拜泉县|
闵行区|
柳林县|
阿合奇县|
商水县|
乐亭县|
上饶县|
重庆市|
宝山区|
永新县|
云和县|
定日县|
宜兰市|
庆城县|
台湾省|
澎湖县|
沙田区|
武威市|
吐鲁番市|
阜新|
绥阳县|
石棉县|
梅州市|
阳信县|
涡阳县|
江油市|
兖州市|
泉州市|
海门市|
故城县|
江达县|
广东省|
满洲里市|
桃园县|
浦城县|
潞西市|
潢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