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和聰明人溝通和交流,斐潛更喜歡用陽謀,用雙贏的模式來換取對方的首肯。 在雒陽,斐潛就是和李儒在這種雙贏的模式下,一次次的達成了共識,否則像李儒那樣肚子里面九轉十八彎的家伙,又怎么會對于斐潛另眼相看? 人的天性是想要多搶奪一些資源的,這個是本能。 從一個生命呱呱墜地開始,只要意識到食物的稀缺和珍貴,都不用特意去教,就懂得緊緊的抓住更夠夠得著的一切能吃的東西,這是天性。 所以當想要從別的人手中獲取一些什么東西的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沖上去,去撕扯,去掰開他那緊緊捏在一起的手指頭,而是遞給他一點什么其他的東西…… 當他想要拿這個的東西的時候,原本緊緊攥住的手指頭,自然就松開了。 至于這個東西值不值得,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了。 一邊是困難,一邊是利益,反正斐潛現(xiàn)在堂堂正正的將這兩個方面擺到了陳睿面前,讓陳睿自行考慮。 風險自然也是會有,但是世界上哪里可能會有什么事情,只有收益卻沒有風險的么?好處自然也是有,至少這就是一個極佳的機會! 斐潛還沒有正式的接管蒲縣,也自然稱不上對陳睿有多少的約束的力量,因此只能是以情理動之,告訴陳睿,這件事情,對你,對我,都有好處。 尤其是當說到陳太丘的時候,斐潛明顯看到了陳睿從眼中略微流露出的一種渴望…… 陳太丘,陳寔原本也是家境貧寒,然后從擔任一個亭長發(fā)跡,連任功曹,太丘長,然后才擔任了竇武的大將軍掾屬…… 當然,陳寔自身在經學方面的成就也是有的,然而并不想荀家那樣著名,陳寔被人所傳頌的都是德行。 最著名的就是陳寔喻梁上君子的事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