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答案-《詭三國》
第(1/3)頁
雨霧雖然朦朧,但是斐潛的眼睛卻亮了,他認出了一個略有一些熟悉高大的身影。
斐潛往前小跑了兩步,根本不去理會黃泥沾染上了長袍的下擺,出了營門,便是一個長揖,說道:“潛遲來迎接,望各位見諒!”
馬延也領著眾人向斐潛行禮。
昨日就覺得馬延身材魁梧,今日其穿了一身戎裝,更顯得剛猛無比。
馬延正容拱手說道:“昨日某多有失禮,還望使君海涵。”說完,邊接過一旁戎裝婦人手中的野雉,雙手奉上。
這個不是不肯接受,也不是什么小氣啊,又或是為了省事什么的原因,好像是將斐潛送去的禮物又給送回來。
這是“還雉之禮”。
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的“還玉之禮”演化而來。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王們在早期都是周王朝分封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都是兄弟,所以為了諸侯之間相互情感不因為分割在各自的封地而衰減,周禮中就定下了諸侯王之間的“送玉”、“辭玉”、“接玉”和“還玉”四個禮節。
其實就是一個精美的玉珪,然后由使者帶著送到出使的國家,表示出使國的諸侯王如同精美的玉石一般的品德高尚,這就是“送玉”;然后出使國諸侯要先進行推辭以示謙虛,即“辭玉”;然后使者再次敬獻,諸侯王齋戒之后“接玉”;等使者把該說的說了,該辦的事辦了,要走的時候,諸侯王又會將這一塊玉奉還,作為他送給使者之君王的禮物,就是“還玉”了。
同一塊玉石,帶來帶去,傳遞了美好的祝愿,既沒有多花錢財,也沒有增加雙方的負擔,周禮中的“禮尚往來”就是對等的這種樸素又寓意深遠的禮節。
諸侯王的等級是玉石,那么士大夫之間的相互贈送就是野雉。
斐潛微微笑著,雙手接過了野雉,將其交到了隨后趕了過來的賈衢手中,虛虛用手往營門一引,邀請馬延等人入營。
但是馬延卻沒有動,而是轉了半身,比劃了一下身后的人,說道:“斐使君,我馬家……最后的一些族人都在這里了……進營門不難,但是在此之前,我等有些疑問,還請斐使君能夠成全……”
“敢問斐使君,為何而來?又是為何而戰?”
馬家族人說是一個族,其實已經很單薄了,跟一個大一些的家庭基本上差不多。正當壯年的沒有多少人,包括馬延在內也就是六七人的樣子,其余的要么老,要么小,還有些家眷躲在了后面的三輛大車之內。
包括馬延在內的所有的馬家族人,都靜靜的看著,在等著斐潛給出答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首市|
白玉县|
中西区|
会泽县|
延长县|
安福县|
三台县|
洪洞县|
马尔康县|
浙江省|
甘洛县|
宣化县|
青冈县|
荆门市|
元谋县|
托里县|
特克斯县|
清苑县|
额尔古纳市|
新丰县|
会宁县|
封开县|
利川市|
师宗县|
荣成市|
崇左市|
上思县|
林州市|
红原县|
绩溪县|
西吉县|
黄石市|
郎溪县|
沁水县|
苗栗县|
信宜市|
阳春市|
金山区|
甘肃省|
宁阳县|
措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