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五章 背影-《詭三國》
第(1/3)頁
漢代,郎官這個群體是最多的,其實這個郎字,在漢代也通用于“廊”,也就是其實這個郎官就是“廊官”。
漢代不想秦朝那么的短暫,所以不管是長安還是洛陽,都是修建了不少的宮殿,尤其是洛陽城,整個城池最大的建筑群落就是南北兩宮了,還有一些提供給太后所居住的宮殿,簡直就是一個大的宮殿之城,而在宮殿之中相互連接的就是各種走廊。
而郎官,最早就是指站在這些宮殿走廊之中,守衛(wèi)宮廷的官員。
但是隨著時間的演變,郎官的等級和職責(zé)發(fā)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比較靠近皇帝左右,必要時需要回答皇帝的各種問題的顧問官,稱之為議郎。
而在尚書臺進(jìn)行各項文書的傳遞,整理,編纂,下發(fā)等等事務(wù)的,就稱之為尚書郎。
高級官員下屬,多擔(dān)任一些副手職責(zé)的,就稱中郎。
比中郎次一級的,就成為侍郎,比侍郎再低一等的,就是郎中。
而什么正式的實職都沒有的才被稱為郎官。
以上所有的“郎”,都是歸屬于九卿之一的光祿勛進(jìn)行管理,但是在實際當(dāng)中,并不是光祿勛一個人就能管理到那么多的郎官的,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是光祿勛的下屬官,對于自己下轄的郎官進(jìn)行管理。
蔡邕擔(dān)任的左中郎將就是屬于光祿勛的下屬官。左中郎將的左署和五官中郎將、右中郎將的五官署、右署合并稱之為三署,原本主要負(fù)責(zé)的是整個皇宮的衛(wèi)士的調(diào)派安排,但是實際上從漢武帝時期開始,三署就已經(jīng)慢慢的邊緣化,從武職變成了文職。
因為宮廷的衛(wèi)士從一開始的郎官逐漸變成了虎賁、羽林來進(jìn)行守衛(wèi),原本是立于廊下的郎官就不再考慮武力,變成了郡國舉孝廉最常見的安排官職的地方,也成為了士族登上政治舞臺的第一個臺階。
如今斐潛就踏上了這樣的一個臺階。
果然在李儒的安排之下,蔡邕也就是走了一個形式,印綬什么的就到了斐潛的手中。原本是還需要皇帝見一面,至少讓皇帝知道有了這么一個人,但是如今整個朝政都在董卓控制之下,開不開朝會都要聽董卓的,皇帝想要見什么人都還是要經(jīng)過董卓同意的,因此董卓隨手一揮,便免去了見面的流程。
見面是免了,但是形式上還是要做一個樣子的。所以斐潛在小黃門的帶領(lǐng)下,遠(yuǎn)遠(yuǎn)的對著皇帝居住的宮殿行了大禮,表示自己對于皇室的尊敬和效忠,便算是完成了整個形式,然后也是在小黃門的示意下,便要離去了……
××××××××××××
劉協(xié)蹲著,雙手扒著憑欄,看著宮殿之外。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城县|
锡林浩特市|
定襄县|
来安县|
邵武市|
甘谷县|
浙江省|
民丰县|
明水县|
舞阳县|
习水县|
克拉玛依市|
资阳市|
沿河|
颍上县|
乐业县|
连平县|
左云县|
营山县|
伊春市|
绥化市|
衡山县|
仁寿县|
新郑市|
宿松县|
九龙城区|
呼伦贝尔市|
武义县|
南汇区|
冀州市|
咸丰县|
澜沧|
长兴县|
理塘县|
广西|
台北县|
余干县|
张北县|
大英县|
桦甸市|
孝昌县|